| ||
嘉宾档案
杨汉立 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十届人大代表,建国60年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卓越贡献奖获得者。
本报记者谭瑛 通讯员郭长勇
近年来,二机集团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公司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年均新产品产值率保持在45%以上,畅销全国各个油田,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英国等20多个国家。近日,记者约访杨汉立,请他谈谈自己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认知和感悟。
创新,要在关键技术、关键产品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记者:去年,你们公司获得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百强”荣誉称号,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你们是怎样培育和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
杨汉立:多年来,二机集团坚持把科技投入放在优先位置,确保科研经费随销售收入同步增长,推进以“关键技术与关键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内容的科技兴企。
我们一直坚持“以我为主营造平台,面向全球整合资源”,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和国际合作,形成了以我为主的多途径自主创新体系。经人事部批准,公司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我国石油装备行业目前尚属首家。公司以项目为纽带,不断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分别与中国石油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培育和拓宽了公司技术创新平台。公司研制的3000米车装钻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迄今为止中国石油装备行业获得的最高科技奖项。
创新,允许失误乃至失败,但决不允许因害怕失败而不创新
记者:你们如何在体制、分配等方面鼓励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的?
杨汉立: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我们的一个口号便是:“创新允许失误乃至失败,但决不允许因害怕失败而不创新。”只要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企业就会创造一切条件鼓励员工大胆创新。我们推行项目负责制,科技人员收入与工作业绩挂钩,薪酬激励、股权激励、住房激励等多层激励相配合,在科技人员中形成了“竞争、公平、风险相统一,项目、责任、收益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树立“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用人新理念,把引人和引智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智力资源,不断增强公司科研开发实力。
这些年来,创新已成为企业工作的灵魂。目前,我们拥有了一支具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其中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863课题计划专家3人,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
创新,现代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
记者:请谈谈你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认知和感受,今后在企业创新上有什么新设想?
杨汉立:现代社会,企业间的竞争就像马拉松赛跑一样,你不可能堵着后边的人不让超越,但你可以让自己跑得更快些。多年来,二机集团一直致力于创新机制和文化的营造和培育。作为企业领导人,要认识到创新的过程充满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积极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敢为人先的氛围,允许在创新中出现失误甚至失败,但决不允许因为害怕失败、失误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目前,为充分整合行业技术资源,二机集团正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内外专业设计公司广泛接洽,达成科研技术合作意向,下一步将把创新的视角和触角扩展到更宽广的领域。企业将进一步健全创新机制,培育创新文化,推进全员创新,为南阳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