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活力之源,民营企业的“急难愁盼”就是工商联工作的“晴雨表”。近年来,内乡县工商联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主线,以解决民营企业实际困难为抓手,用真情服务架起政企连心桥,用实干担当办好暖企民生事,为全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筑牢亲清基石,让政企沟通“零距离”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关键在“亲”“清”并举、双向发力。内乡县工商联主动打破沟通壁垒,搭建起多维度、常态化的政企对接平台。一是定期开展“企业家面对面”座谈活动。每周雷打不动召开重大项目调度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民营企业家代表围坐商讨,企业家们“原汁原味”提诉求,职能部门“当场回应”给承诺。针对座谈中收集的用地审批、政策兑现、融资难题等共性问题,工商联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今年以来已推动解决企业诉求36件。二是创新推出“政策直通车”服务。组建由工商联干部、行业专家组成的政策宣讲队,深入开发区、乡镇企业,用“乡音土话”解读减税降费、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惠企政策。同时联合工信、税务、人社等部门编制《惠企政策一本通》,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发放至200余家企业,让企业“懂政策、会申报、得实惠”。
二、聚焦急难愁盼,为企业发展“解难题”
民营企业的需求在哪里,工商联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内乡县工商联紧盯企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用实际行动为企业纾困解难。一是解决民营企业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工商联与县内5家银行建立合作机制,定期组织“银企洽谈会”“金融产品推介会”。今年以来,通过“工商联搭桥、银行放贷、企业受益”模式,已帮助42家中小企业获得贷款3.2亿元,贷款利率平均下降0.5 个百分点。同时联合保险公司推出“政银保”合作贷款,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降低融资风险。二是当好企业金牌“店小二”。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工商联建立“企业吹哨、工商联报到”机制。针对开发区侨资企业飞鹰电子提出的高端人才引进难问题,主动与南阳理工学院等高等学府结合,引进高技术人才3名。针对企业用工短缺问题,联合人社部门开展“春风送岗”、“稳岗就业、你我同行”等专项行动,举办招聘会12场,为企业输送务工人员2000余人,缓解了企业“用工荒”。
三、激活发展动能,助民营经济“添活力”
内乡县工商联不仅聚焦“当下帮”,更着眼“长远扶”,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助力民营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一是成立各类商协会组织。推动成立内乡县企业家协会、百业联合商会、道地药材商会等行业组织,引导企业“抱团发展”。在工商联的协调下,县建材装饰行业商会成立质检部,牵头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避免恶性竞争;百业联合商会开展“百花迎春、惠享菊乡”联合促销活动,70余家会员企业仅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就突破5000万元。二是注重培育企业创新能力。组织开展“青蓝接力.青年企业家创业创新分享会”“民营企业创新论坛”“产学研对接会”,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目前已有8家企业与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共建研发中心3个,成功转化科技成果12项,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美宝环保有限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研发的新型环保设备,市场占有率提升至全省前列,年增产值超千万元。
四、凝聚发展合力,绘就共富“新图景”
民营经济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内乡县工商联引导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发展中促共富,在共富中谋发展。一是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264家企业与100个行政村结对帮扶,通过产业扶持、就业带动、公益捐赠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仙鹤纸业在35个村投资建设扶贫车间,吸纳4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达3000元以上;中以产业园、郦邑贡菊、琴溪湖茶业等农业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带动5000余户农民发展特色种植,户均年增收2万元。二是引导企业参与公益事业。今年以来,在工商联倡议下,民营企业累计捐赠资金物资达600余万元,用于助学、助医、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领域。同时组织企业家开展“光彩助学”活动,资助贫困大学生500余名,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如今的内乡,亲清政商关系日益深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民营经济活力不断迸发。内乡县工商联将始终牢记“服务民营经济就是服务全县发展大局”的初心使命,以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当好民营企业的“贴心人”“护航者”,为推动全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