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策服务 >>政策解读

事关3000亿元、新央企……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重磅利好→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9-24 4332次阅读

分享到:0

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能。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对“两新”工作作出全面部署。7月,国务院明确统筹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两新”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


9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表示,“两新”工作的重要目标就是通过使用更多更加节能低碳的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活质量,助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两新”政策与提升能效水平、推动技术升级、助力节能降碳相结合,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全面下达


“两新”工作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是绿色化和数字化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将绿色化和数字化潜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增长。赵辰昕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始终将“两新”工作与节能降碳、绿色转型工作紧密结合,相关工作进展可以用“三个全面”来概括:


第一,配套细则全面出台。在全国层面,加力支持“两新”的若干措施发布后,设备更新项目申报通知,以及工业设备、用能设备、环境基础设施、营运船舶、营运货车、新能源公交车、农业机械、老旧电梯等8个领域设备更新实施细则,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家装厨卫等4个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细则等配套举措已经全部印发实施。在地方层面,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出台加力支持“两新”的实施方案,同时印发了各类地方配套实施细则超过140份。可以说,运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两新”的政策体系已经构建完成,为2024年乃至今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全面下达。设备更新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地方审核、国家复核”原则,优化支持方式,简化审批流程,筛选出了4600多个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项目,设备更新领域1500亿元国债资金已分2批全部按相关规定和程序安排到项目。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综合各地区常住人口、地区生产总值、汽车和家电保有量等因素,合理确定资金支持规模,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1500亿元国债资金已于8月初开始全部下达到地方。


第三,支持政策全面启动。截至目前,各部门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10条加力措施已经全部启动,各地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细化落实举措。比如,北京、天津、上海等20个地区出台了个人消费者汽车置换更新政策。比如,江苏、浙江、湖北等31个地区均已实施新的家电以旧换新补贴,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全面参与家电以旧换新。


首次披露中字头资源循环利用集团成立进展


赵辰昕透露,“中国资源循环利用集团正在筹建中。”这是官方层面首次正式披露中字头资源循环利用集团的成立进展。


“两新”工作持续推进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产生大量废旧物资,需要通过回收循环利用工作应对此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始终高度重视废旧物资回收循环利用问题,“两新”四大行动中回收循环利用是其中的重要一项。


赵辰昕表示,回收循环利用链条畅通了,不仅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还能帮助开启资源的“第二矿山”,近段时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回收循环利用行动取得了很好效果:


一是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不断完善。针对回收渠道不够完善等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推进垃圾分类网点与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两网融合”,提高可回收物分类准确率。


二是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不断强化。针对废旧资源再生利用质量不高等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深入开展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60个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重点城市、100个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等项目的建设,引导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进一步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三是循环利用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针对企业在抵扣减税方面的难题,持续推进资源回收企业向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从而降低回收企业经营成本。


下一步如何推进回收循环利用?赵辰昕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快构建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持续畅通资源回收利用链条,推动实现“去旧更容易,换新更便捷”。


一是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进一步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


二是强化生产者责任延伸,支持企业建设回收废旧产品的逆向物流体系,推进退役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高效利用。同时,支持组建中国资源循环利用集团,推动设立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利用平台。


三是优化二手车交易登记管理,完善相关资源进口标准和政策,构建国际化回收循环利用更大的体系。


据中国证券报道称,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由多方合作组成,包括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每方各出资30亿元,计划组建资金达300亿元的新央企。其中,由中石化负责废塑料循环利用,华润集团负责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中国宝武将其废钢资源回收业务或整体并入新集团,提供丰富的废钢资源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