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是工商联工作的组织基础和重要依托,近年来,南阳市内乡县工商联全力推进商会组织建设,截止目前全县16个乡镇均高标准成立了商会组织,并实现了“六有”(有党组织、有人员、有牌子、有经费、有印章、有办公用房)基础设施的规范化建设;先后建成了建材装饰、农牧装备等5个工商联直属行业商协会组织,同时在郑州、成都、重庆建立异地内乡商会3家。主要做法有:
一、抓切入点,分类指导商会成立
商会作为同业经济组织、同业人员或同地域经济组织的代言人,是联系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桥梁纽带。工商联要发挥对商会组织的指导、引导、服务职能,积极推动商会组织的有效覆盖,确保商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认真抓住基层商会建设的切入点,狠抓工作落实。一是乡镇商会抓规范。针对乡镇商会组织建设得早,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标准不一,参差不齐,作用发挥不够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化“六有”标准(有党的组织、有管理制度、有工作人员、有办公场所、有经费来源、有服务平台),县工商联会同乡镇党委,定期督促检查评比,确保基础建设有“样板”、工作推进有“抓手”、完成任务有“目标”。二是行业商会(协会)抓提升。按照县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本着“一会一品”的目标,整合提升现有行业商会,从而达到建成自治自律完善、功能定位明确、资源配置合理、管理科学规范、产业特色鲜明的行业商会(协会)。建材装饰商会的融.智汇和百业商会跨界.融合.共赢等运营管理理念为行业商会的高标准、创品牌提供了有效借鉴。三是异地商会抓发展。内乡县委、政府把异地内乡商会建设定位在扩大开放、招商引资,高品位推介内乡,为全方位实现两地对接互通、经贸交流、跨越发展提供全力支持。通过跨省域、分层次、瞄重点开展了内乡籍在外企业家的联情联谊活动,为异地内乡商会建设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如成都内乡商会,就是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驻地招商中发现人选,发起成立的。
二、抓着力点,提高商会建设水平
商会组织建设有没有生命力,建立后有没有吸引力和感召力,这取决于商会组织建设水平,为此着力做到:一是明确商会职能。根据商会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这一性质,特明确了商会的四种职能:做好会员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会员投身经济建设,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维护会员权益。二是加强商会运行管理。坚持商会建设市场化运作,实行自愿组建、自筹经费、依法建设、民主管理、自律发展、严格办会程序、标准和内部机构制度建设,严格选拔有实力、有能力、有爱心的企业家担任会长,秘书长实行专职,确保各类商会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发挥作用一个。三是加强商会组织保障。明确县工商联是各类商会的业务主管单位职责,认真加强对各类商会日常管理,监督指导各项职能、制度的落实。指导商会建立党的组织,并联系组织部门向商会选派党建指导员指导开展党建工作,确保实现党组织在商会的全面有效覆盖。
三、抓结合点,部门联动确保商会建设
商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为确保商会组织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一是领导重视,成立机构。明确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统战部、组织部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将商会组织建设纳入全县整体统筹安排部署,帮助解决商会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二是明确分工,部门联动。县工商联制订商会发展规划,民政部门负责把关审批登记,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抓好业务指导,使工商联组织中的行业商会与部门联系在一起,部门有事情,商会出面协助,会员有事情,请部门帮助协调解决,使行业商会组织发展进一步走向规范化道路。三是围绕中心,相互促进。找准商会建设与全县中心工作、重点产业的结合点,形成相互提升,共同发展壮大的局面。如内乡把农牧装备作为支柱产业,在建立农牧装备商会中,及时建议县政府把商会组织建设列入了农牧装备产业发展这项重点工作,推动商会建设,从而也带动和促进了内乡农牧装备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