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工厂是制造业的生产单元,是绿色制造的实施主体,属于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支撑单元,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加快创建具备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绿色工厂。优先在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机械、汽车、轻工、食品、纺织、医药、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选择一批工作基础好、代表性强的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
绿色工厂也是一个荣誉称号,是对工业企业在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一种嘉奖,评定后有资金奖励或政策扶持,能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健康发展。
绿色工厂是指实现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企业,是绿色制造核心实施单元。
绿色工厂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三个层次,国家级申报评选全流程是由工信部主管,由各级工信部门逐级上报,最终工信部进行评定。
绿色工厂是指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被评为绿色工厂,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获益:
1.可提高绿色示范企业形象、知名度和影响力;
2.有助于提升企业对绿色制造的管理水平,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3.可作为企业环保的保护伞,享受环保免检,不限产,不限电等好处;
4.可作为企业绿色集成改造升级的基础,享受后期更大的实惠;
5.享受国家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省级、市级、区级奖励资金。河南省对获得国务院或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企业申报绿色工厂基本要求
绿色工厂申报的首要条件是在中国境内注册,且具有加工、制造、组装等实际生产过程的制造业工厂,企业需属于国民经济行业(GB/T4754-2017)中的制造业,不属于制造业的采矿、电力等企业则不可进行申报。
绿色工厂应依法设立,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近三年(含成立不足三年)无较大及以上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
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绿色工厂评价要求》中,对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评价依据、评价方式、评价指标要求做了具体阐述。
在组织申报绿色工厂时,纳入《国家层面绿色工厂评价标准清单(2024年度)》清单的行业参照相应行业标准开展评价工作,不在清单范围的行业参照国家标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开展评价工作。
绿色工厂评价一级指标包括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和绩效6大类共细分为25项二级指标。
ISO 5001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分值4.5
工厂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 GB/T 23331 要求的能源管理体系,加3分。
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加1.5分。共计4.5分。
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分值2.7
工厂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 GB/T 19001 的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加1.5分。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加1.2分。共计2.7分。
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分值4.5
工厂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 GB/T 24001 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加3分。
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加1.5分。共计4.5分。
ISO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分值2.7
工厂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 GB/T 28001 要求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加1.5分。
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加1.2分。共计2.7分。
ISO 14064 温室气体核查报告 分值3
工厂应采用 GB/T 32150 或适用的标准或规范对其厂界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算和报告,
加1分。获得温室气体排放量第三方核查声明,加1分。核查结果对外公布,加0.4分。可行时,
利用核算或核查结果对其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改善,加0.6分。共计3分
ISO 14067 产品碳足迹报告 分值0.9
采用适用的标准或规范对产品进行碳足迹核算或核查,加0.6分。
利用核算或核查结果对其产品的碳足迹进行改善,核算或核查结果对外公布,加0.3分。共计0.9分。
HACCP、产品有害物质控制措施及检测报告 分值0.4
按照 GB/T 32161 对生产的产品进行生态设计产品评价,满足绿色产品
(生态设计产品)评价要求,加0.4分。共计0.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