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23〕249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实施意见》,现解读如下: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以先进质量标准为依据,遵循质量发展规律,采用持续改进和工程化方法,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推动企业树立科学质量观建立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加快质量管理数字化,不断提高质量改进能力,实现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为推动“中国制造”向高端迈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高质量支撑。
到2025年,新增贯彻实施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企业5万家,新增质量管理能力达到检验级企业5000家、保证级企业500家、预防级企业50家,卓越级企业开始涌现。
到2027年,新增贯彻实施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企业10万家,新增质量管理能力达到检验级企业10000家、保证级企业1000家、预防级企业100家、卓越级企业10家,质量提升对制造业整体效益的贡献更加突出,推动制造业加速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实施意见》提出采用策划、实施、检查、处置模式,推动制造业企业强化质量意识、建设能力、数字赋能和科学评估,不断追求卓越、实现持续成功。
一是增强企业质量意识。引导企业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标准,聚焦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强化用户需求导向,发挥最高管理者作用,推动企业全员参与,加强过程方法应用,实施持续迭代改进,深化质量循证决策,提升关系管理水平,以系统抓、抓系统为导向,增强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
二是提升企业质量发展能力。引导企业建立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贯标。找准短板弱项,制定针对性强的质量改进目标和工作举措,推动管理持续完善、产品迭代升级。引导企业积极学习质量标杆、典型案例先进经验,提高质量工程技术、质量数据运用能力。鼓励龙头企业加强中试条件建设,发挥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提升产品设计定型、生产定型阶段中试验证能力,开展产品测试比对以及可靠性、稳定性和耐用性综合评价。支持企业将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纳入质量管理体系。
三是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鼓励运用数字孪生、可靠性设计与仿真等技术开展新产品质量分析,实现关键质量指标的设计优化,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确定最优设计方案。支持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控制、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管理。推广全生命周期综合保障数字化和数字化供应链管理,提高质量保障水平。推动企业建立质量数据管理制度,运用数字技术对质量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深入挖掘质量数据价值。
四是开展质量管理能力评价。引导企业依据先进质量标准定期开展质量管理能力自我评价,指导符合条件的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贯标评价服务,支持企业选认专业机构并采信评价结果。支持企业建立评价结果反馈改进机制,根据评价结果识别质量管理薄弱环节,明确能力差距,确定改进目标,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质量持续改进,对成效显著的质量改进活动、先进典型经验进行认可奖励和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