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 >>清廉机关建设

廉政南阳——学习诸葛亮“勤廉清正”家风 推动南阳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24 351次阅读

分享到:0

“廉者,政之本也”。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对“以学正风”作出深刻阐释,强调“要弘扬清廉之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正是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正是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纠正“四风”开始的。其中,优良家风建设尤为关键,“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家风优良,干部才能清廉,党风才能清正,政风才能清明。家风是最为基础的,是每一位共产党人必须修好的实践课。

南阳,历史文化悠久,名人先贤辈出,涌现出了一大批历史杰出人物。说到南阳,就不得不说起“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蜀汉名相诸葛亮,就不得不说起他淡泊名利、一心为国的家风。他身上所展现的勤俭廉洁的操守让人敬佩。他身上所彰显的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情怀让人仰慕。

他追求高远。东汉末年鱼龙混杂、世风日下,官员们忙着搜刮民财,忙着图谋不轨。诸葛亮父母早逝,很小,他便跟随叔父诸葛玄生活,没过多久,叔父也撒手人寰。即使生活在这样的乱世,诸葛亮仍不忘静中治学,隐居躬耕读书长达十年之久,在27岁之时,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托,开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一生。

他奉行勤俭。时间穿越回公元234年,在深秋的一个夜晚,一代名臣诸葛亮已经走到了他人生最后的时刻。弥留之际,他留给儿子诸葛瞻的仅仅是一封不到百余字的家书,与我们想象不同,里面并没有谈起涉及行军打仗、关于治国理政或是平定天下一类的“大事”,而是在谆谆教导儿子诸葛瞻如何做一个君子。这就是有名的《诫子书》。在其开头一句,就是我们熟知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修身”“养德”这两点在诸葛亮家风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正是修身养德让诸葛亮虽身居高位,却始终清廉。他在死前写给后主刘禅的书信中,公开了自己的财产: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除此之外,别无余财。这不禁让我们想到当时的蜀国,在三足鼎立的当时,国力财力相对弱小,这对于操持一国大小事务的诸葛亮来说,保持蜀政权的稳定兴盛,举国节俭,如此才能集中资源,支撑北伐,推行新政。既然如此,于国于家而言,自己家当然也不可有奢靡浪费的例外,也绝不允许有这样的例外。所以,诸葛亮才会于离世前向君王和儿子同时强调俭以养德的重要性。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还强调,自己的丧葬事宜应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

正是受到这种家风的熏陶浸润,当时蜀汉的官员,大多是俭以养德的典范。如与诸葛亮共同参与内政和军事的董和,二十余年间,向来都是布衣素食,对家人要求严格,他还将此作为施政纲领之一,在蜀国大兴节俭之风,临终时家中竟然没有一石粮食的私财。

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是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基本底线。诸葛亮的家风把治国安邦、济世安民作为自己最高理想和人生追求,把家族命运与国家前途、黎民苍生相系。他带头筑牢了思想防线、确立规矩制度、坚守住法纪红线,真真正正做到了大公无私、公而忘私。

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只有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持续涵养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才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绩。

建强副中心,奔向新辉煌。当下,南阳正在大力推进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好的发展环境、好的营商环境、好的干事环境来支撑;必须更加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升意识、转变作风;必须把广大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抓好,以优良家风建设来涵养我们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秉公用权,廉洁奉公树立新风,清正之风泽润宛城,为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