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策服务 >>惠企政策

2024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开始申报,单个项目财政支持额度不低于100万!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19 2580次阅读

分享到:0

重点解读
重点研发专项聚焦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创新需求,针对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转化。重点研发专项分为技术研发类和成果转化类两个项目。省财政资金按照实际需求和进度分期拨付经费,单个项目支持额度为百万级,个别重大项目原则上不超过300万元
项目申请单位应是在河南省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注册时间为2022年10月1日前。企业须有实际研发活动,上年度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不低于1.5%,其他企业不低于3%;项目负责人年龄不超过60周岁,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项目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单个项目财政支持资金一般不低于100万元
个人和法人在线填报、提交申请材料的时间为2023年10月16日8:00至11月15日17:30;科技、财政主管部门(单位)审核提交时间截止到11月16日17:30。


原文如下

各省辖市科技局、财政局,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科技、财政管理部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各县(市)科技、财政主管部门,国家高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加快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提升产业链创新整体效能,根据《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河南省省级创新研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将2024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申报条件 -

(一)项目应按照省重点研发专项指南发布的专题进行申报,围绕我省重点领域产业发展,聚焦重点方向,不在指南范围内的项目不予受理。

(二)项目申请单位应为在我省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注册时间为2022年10月1日前,建有省级(含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

(三)项目申请单位为企业的须有实际研发活动,上年度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大中型企业不低于1.5%,其他企业不低于3%,同时应有良好的信用记录,未被记入“信用中国(河南)”黑名单。已承担省重大科技专项逾期尚未结项验收,或近3年内存在省重大科技专项验收不通过的企业,不得申报。

(四)项目负责人年龄不超过60周岁(1963年10月31日后出生),鼓励青年创新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已承担省财政支持的科技计划项目且截止到2023年10月31日逾期未结项的,不得申报。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五)项目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单个项目财政支持资金一般不低于100万元。其中,项目申请单位为企业的,投入项目研发的自筹资金不低于申请财政资金的3倍。省财政根据项目年度执行计划和经费实际需求分年度拨付支持经费。

(六)鼓励各地、各部门统筹资源、联动支持,鼓励骨干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联合申报、协同攻关;产业化应用项目原则上由企业牵头申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牵头申报的应有企业参与;省实验室按照任务型创新模式,自主实施重大创新项目,符合条件的直接纳入省重点研发专项管理,不再参与竞争申报。

组织方式 -
(一)隶属于省直部门(单位)的通过省直部门(单位)申报;其中,中央驻豫单位以及省科技厅归口管理的预算单位通过科技厅申报。
(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国家高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项目通过管委会申报;
(三)其他单位均通过所在省辖市、县(市)科技主管部门申报;财政部门(省直财务部门)按照预算管理级次进行审核报送。
各推荐单位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
- 申报程序 -

目申报采取网上申报的方式进行,由项目申报人、项目申报单位和推荐(主管)单位登录系统进行申报和推荐,无需报送纸质材料。

(一)用户注册。个人(申报人)和法人(单位管理员)用户须在河南政务服务网(http://www.hnzwfw.gov.cn)注册并实名认证后,才能登录系统,已完成注册和认证的用户仍使用原账号。各主管部门(单位)管理员用户仍使用系统统一分配的账号登录系统。

(二)单位信息填报。申报单位基本信息统一由法人(单位管理员)在提交本单位项目之前填写或更新完善,法人(单位管理员)提交后,单位所有申报人均能及时共享显示,不需单独、重复填报。

(三)项目信息填报。项目申报人按照指南要求,使用个人账号登录“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http://xm.hnkjt.gov.cn/)”填写项目申报书及预算申报书,完成后提交至申报单位。法人(单位管理员)使用法人账号登录系统审核项目,提交至科技主管部门(单位)。

(四)审核推荐。科技主管部门(单位)严格按照申报指南要求审核项目,将审核通过的项目预算申报书转送财政主管部门(单位),财政主管部门(单位)对项目预算申报书审核通过后,由科技主管部门(单位)统一将项目推荐提交至省科技厅。

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单位)与财政主管部门(单位)要及时沟通、密切配合,为科研人员项目申报提供服务保障。

受理时间 -
个人和法人在线填报、提交申请材料的时间为2023年10月16日8:00至11月15日17:30;科技、财政主管部门(单位)审核提交时间截止到11月16日17:30。
请项目申报人如实填写项目申报内容,确认提交前可以多次修改保存;科技、财政主管部门(单位)审核期间退回修改的项目可以再次提交;已提交至省科技厅的项目不再退回修改。此次申报时间有限,请各项目申报人、单位管理员和主管部门严格按照时间要求进行填报、提交并审核推荐,逾期系统将自动关闭相应权限;系统关闭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再修改、补充申报材料。

附件:2023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一、电子信息领域

专项1:微纳电子与光电子

围绕微纳光电子与集成电路等产业全链条创新需求,支持电吸收调制、太赫兹等高性能高集成激光器研发及产业化;高端车载、位置服务等专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微纳力学、光学、量子等感知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高可靠功率器件、高速微型连接器等微电子器件研发及产业化;2.5D/3D先进封装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专项2:新型显示与智能终端

围绕新型显示器件制造、成像控制及智能终端等新型显示与智能终端产业全链条创新需求,支持高沉浸感、轻量集成VR/AR显示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高分辨率、柔性显示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车载高端智能光学成像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高舒适智能可穿戴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高效、高灵敏新型智能终端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专项3: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围绕多模态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和类脑智能、群体智能等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全链条创新需求,支持多模态大模型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和类脑智能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无人机群协同控制和无人自主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基于大数据和可解释人工智能的数字社会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安防等行业应用;元宇宙和数字孪生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

专项4:先进计算与区块链

围绕国产超算、国产芯片、国产操作系统等先进计算产业全链条创新需求,支持自主可控的编译工具链、应用支撑软件库、大规模并行应用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面向政务数据共享、供应链管理、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高吞吐量、可扩展、安全可靠的区块链基础平台与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于边缘计算、可信计算、多云与混合云计算、Web3.0、隐私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新兴软件基础设施与生态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专项5:新一代信息网络通信技术

围绕新型智能自主网络、信息保密传输、5G/6G典型应用、天地一体化网络、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等产业全链条创新需求,支持自主系统管控、智能网络典型行业应用、工业感知网络弹性工程等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产业化;密码智能感知解析和安全性分析、计算机数据加密保护等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研发,行业保密体系构建和应用分析;5G/6G无线信道环境、信道编码和抗干扰等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毫米波高精度感知及应用;卫星通信空天地大尺度可靠信息传输、空间动态组网及安全等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北斗系统与新一代通信技术融合应用;数字基础设施可信服务环境构建、数据智能化治理、互联网数据防护等关键技术研究、样机研制及应用示范。


二、先进制造领域


专项6:高端仪器仪表和智能传感器

围绕高端仪器和智能传感器产业链重大创新需求,支持新型高效质谱、光谱、色谱科学分析/检测仪器,新型物理性能测试仪,新型化学分析测试仪,大气污染及温室气体检测仪,高效、高精度、高分辨率缺陷检测设备;高精度电流互感器,高精度电能表;复杂环境下系统状态监测和环境感知设备;基于MEMS技术的各类高性能传感器,新型柔性传感器,多参数融合的智能工业传感器,新型土壤温度、湿度、酸碱度传感器,传感器全产业链公共互联网服务平台。

专项7:智能传感器

围绕先进工程机械产业链重大创新需求,支持绿色智能高效矿山和建筑装备,智能化隧道掘进、地下工程关键装备,绿色智能路桥建设及养护装备,极端环境及超大吨位智能起重装备,高效节能制冷/热力装备,超长管道内壁防腐关键技术及装备。

专项8:航空航天关键装备

围绕航空航天产业整机、关键零部件等产业链关键环节重大创新需求,支持基于高性能新型复合材料的飞行器关键核心零部件,多用途、长航时大型无人机及核心零部件,基于氢能、重油等新型动力的无人机及核心零部件;机载光电探测设备,机载空气循环及压力调节系统,机载数据采集、故障智能诊断系统,航空航天用新型光电液连接器、紧固件、特种阀门及管路。

专项9:机器人与智能制造

围绕智能机器人、工业母机、智能制造等产业链重大创新需求,支持无人智慧物流运输系统、智能巡检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机器人用高精度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智能控制系统;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智能数控机床及其关键核心零部件与数控软件;半导体制造专用生产、检测关键设备;超硬材料专用生产、检测等关键设备;柔性短流程智能成套生产线及关键设备;面向行业的设计、制造、检测、运维等工业互联网平台。

专项10:基础零部件与共性制造技术

围绕关键基础件攻关、先进共性制造技术等产业链重大创新需求,支持严苛条件下关键功能部件、传动件、连接件、支撑件的高可靠性、长寿命设计制造与验证关键技术;大尺寸、异形结构件轻量化设计与绿色制造关键技术。


三、新材料领域


专项11:高端超硬材料及制品

围绕超硬材料产业链创新需求,聚焦超硬材料及制品关键共性技术与前沿技术研发,重点支持高性能高品级金刚石、立方氮化硼单晶、纳米聚晶、复合片制备技术,半导体芯片、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重大工程用高端超硬材料工具制备技术,金刚石在导热、光学、声学、半导体器件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培育钻石高端切磨抛、激光加工技术,超硬材料合成用关键原辅料制备技术研发。

专项12:先进尼龙及高分子材料

围绕尼龙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纺织服装产业链创新需求,聚焦尼龙及高分子材料关键原料合成、高端产品研发、再生材料制备和应用,重点支持高性能聚酰胺、聚碳酸酯、聚乳酸、氨纶、热塑性聚氨酯、高端聚烯烃、聚酰亚胺、聚苯硫醚等尼龙及高分子材料合成关键技术,高性能纤维、高品级制品制备技术研发及应用。

专项13:先进金属材料

围绕先进钢铁材料、铝基新材料、铜基新材料、先进合金材料产业链创新需求,聚焦面向重大工程、重大装备、特殊场景的高端金属及合金制备和应用,重点支持航空航天航海、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用高性能钢铁、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镁合金、钨钼合金、铅锌合金材料制备技术研发及应用,支持金属再生绿色制备技术研发。

专项14:新型陶瓷及绿色建筑材料

围绕绿色建筑材料产业链创新需求,聚焦绿色建筑材料、新型耐火材料在重大工程、重点领域的功能化、绿色化、智能化制备和应用,重点支持高性能耐火材料、高端工程陶瓷、新型保温材料、建筑节能玻璃制备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

专项15:高端功能材料

围绕支撑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需求,聚焦重大工程、核心装备、重点领域的功能材料开发,重点支持先进电子材料、3D打印材料、碳基新材料、纳米新材料、智能仿生材料、可降解生物材料、先进摩擦材料、关键催化材料、高端隐身材料研发与应用。


四、新能源交通领域


专项16: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

围绕我省汽车产业链创新发展需求,聚焦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底盘、零部件和驱动等技术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智能电动底盘、智能转向系统、专用车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专项17:动力电池

围绕我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聚焦电池正负极材料、固态电池等技术创新,支持钠离子电池、准固态电池、新型铅蓄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固体电解质、硅基负极材料、电动化底盘动力电池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

专项18:氢能

围绕我省氢能产业链创新发展,聚焦制氢、储氢、燃料电池等技术创新,支持大规模制氢、高效制氢催化剂、氢气储运装置、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空气与燃料歧管、双极板等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

专项19:新型电力与可再生能源装备

围绕我省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创新发展,聚焦新型储能多元化、可再生能源、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等技术创新,支持一体化储能电站、新型储能、多源热机电联供设备、智能变配电装备、特高压线路避雷器、智能微电网、风电叶片新型材料等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

专项20:交通基础设施与装备

围绕我省交通基础设施与装备产业链创新发展需求,聚焦智慧交通、新型道路材料、道路养护装备等技术创新,重点支持交通智能调度监测、超高性能混凝土、固废道路工程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五、生物医药领域


专项21:临床疾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1、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难治性癫痫、脑神经损伤,以及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孤独症谱系障碍、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等我省常见、多发、危害较大的神经、精神疾病,利用纳米医学、医学影像、分子生物学、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处理与新材料等多学科先进技术,开展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2、针对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及其并发症,开展多病种、多学科联合救治技术研究,提高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针对重大传染病及其合并感染,开展重大传染病诊疗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3、围绕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开展精准干预、临床治疗等关键技术研究;围绕儿童出生缺陷、生长发育障碍等疾病,开展早期遗传筛查、诊断和精准干预的临床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4、围绕眼、口腔和耳鼻喉疾病诊治临床需求,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开展早期诊断和治疗新技术、新方法、新器械、新材料研究,并实施临床示范推广与转化。

专项22:中医药现代化

针对血液病、神经精神疾病、妇幼疾病、骨伤病等重大疑难疾病,基于已建立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参照国际通行的临床研究规范,探索构建符合中医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完成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或大型队列研究,获得高级别临床证据,建立或纳入诊疗指南(规范),明确中医药作用机制和中西医协同救治路径。支持开展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生态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以临床疗效显著的豫产中药大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新用途及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阐明有效作用机制,研发相关特色制剂或产品。支持利用先进传感和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开展现代中医新型智能化诊疗设备研发。

专项23:药物创制

围绕新化合物、新晶型、新剂型、新靶点和新作用机制,以及创新型重组蛋白、抗体药物、新型疫苗等研究,支持开展创新药物及改良型新药的研发;支持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高端仿制药、新型制剂和生物类似药研发;支持市场紧缺、高附加值的特色原料药、创新原料药、中间体及辅料的研发。突破AI设计、绿色合成、手性拆分、新型疫苗佐剂、精准高效递送等一批制约药物创制的关键核心技术。

专项24:医疗器械

围绕重大临床需求,聚焦使用量大、应用面广、技术含量高的高端医疗器械、软件系统和生物医用材料,支持研发基于意图理解、自适应、自学习、多模态康复干预等技术的康复治疗辅助系统和设备;支持开展基于虚拟现实(VR)和人工智能(AI)深度融合的智慧诊疗设备、系统研发;支持开展基于测序技术、液相芯片技术及超多重病原体核酸即时检验等新型体外诊断试剂研发;支持研发植(介)入类、牙科类等新型、高效、可降解、高附加值医用材料。

专项25:生物技术和生物安全

面向生命健康和生物安全,围绕绿色生物制造,开展细菌、酵母、微藻、动物细胞等核心菌种、细胞株构建及其制备方法、工艺路线研究;支持以提高细胞密度、活性为目标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研究;支持开展生物资源安全保障、生物安全事件综合应对技术和应用示范研究。


六、资源环境与社会事业领域


专项26: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

围绕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科技需求,支持研究新污染物控制及治理技术、研究建立农业碳汇监测核算技术、工业企业大气降碳减氨技术,支持农药、农膜污染农田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专项27:资源开发利用及高效节能

围绕国家能源安全、绿色低碳转型科技需求,支持工业节能降碳和能效提升关键技术,水泥等大宗建材低碳生产关键技术;支持战略性矿产探测关键技术,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技术,能源多元耦合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

专项28: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

围绕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资源化利用与再制造的创新需求,支持大宗工业固废、有机固废、废旧物资等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高值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支持多源固废协同处置和有价组分高效回收技术。

专项29:安全生产与社会安全

专项简介:围绕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安全生产、社会安全、科技兴警等科技创新需求,支持自然灾害、综合性灾害、火灾等重大灾害精准防控关键技术,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研发,支持危险化学品、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支持社会综合治理、治安防控关键技术,反恐防暴、禁毒、反诈骗等警务技术和警用装备研发。

专项30: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围绕文物古迹保护、文物资源管理与传播创新需求,支持古遗址、古建筑等文物古迹劣化机制分析与保护修缮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支持基于不同文物资源禀赋的文旅融合与产业生态链构建关键技术。

专项30: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围绕文物古迹保护、文物资源管理与传播创新需求,支持古遗址、古建筑等文物古迹劣化机制分析与保护修缮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支持基于不同文物资源禀赋的文旅融合与产业生态链构建关键技术。


七、农业农村领域


专项31:新型种质资源创制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围绕种质资源创制中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展科研攻关,研究创制新型种质资源的新方法、新技术与新理论,研发开展相关研究所需的新仪器和新设备,研究作物和畜禽表型精准鉴定技术,解析主要作物和畜禽重要性状分子机制,研究优异性状聚合技术,为创制符合未来育种目标、专项性状突出、遗传背景清晰的新型种质资源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专项32:河南省优势特色作物及水产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示范

围绕我省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经济作物、果蔬、食用菌、中药材、特色林木、畜禽、水产等,开展重要性状关键基因挖掘、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新品种选育与示范,创制育种性状表现突出的优异种质资源,选育出高产优质绿色高效的突破性新品种并进行配套栽培(养殖)模式示范推广。

专项33:农作物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集成应用

研发我省主要农业有害生物实时监测及预警技术,构建病虫草害实时监测与预警信息服务平台;研发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等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高效精准对靶施药(或生防产品)技术和装备;集成构建精准、绿色、高效的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体系,实现农药减量增效。研发农作物养分链一体化管理和土壤地力提升技术,以及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基质化、能源化、饲料化技术;研发节水灌溉、有机替代、水肥药一体化高效施用和平衡施肥新技术及智能装备,支撑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化肥减量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的原则,研发新型栽培模式和方法,集成构建农作物丰产高效精简绿色规模化生产技术体系,建立相应技术标准,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进一步提升粮食及整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专项34:畜禽健康养殖及重要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动物健康养殖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研究。围绕饲料品质和利用率提升,研制推广替抗发酵饲料、绿色饲料添加剂、酶制剂、植物提取物等绿色饲料。围绕当前严重危害养殖业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研制基因工程疫苗、mRNA疫苗、分子标记疫苗等新型疫苗,替抗新兽药,国家标准物质,快速诊断试剂及装备等;开展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源头防控技术、产品以及流行病学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研究。

专项35:现代食品精深加工与质量安全技术研发

围绕食品风味质量控制、功能性食品开发、食品冷链相关核心技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等开展专项研究与应用示范;研发农产品减损、综合利用、农产品加工有机废弃物高值转化关键技术与装备,构建农产品营养大数据库技术体系,形成农产品功能性营养因子分析、鉴定和高效分离纯化技术,农产品的风味分析及保持关键技术,贮藏保鲜及流通中营养成分保持技术及装备,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与品质控制技术。贯通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科技创新全链条,提高食品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撑河南省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项36:智慧农业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针对我省智慧农业与智能农机装备发展需求,开展农业图像识别、农业人工智能、智能农机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开展农业系统模拟研究,开展农机装备高效节能环保技术研究,开展氢能/甲烷农机新型动力系统研究、混合动力研究,研究动力换挡、无级变速、无人驾驶等关键技术,开展农业传感器与机器人技术研究,研究适合农业复杂苛刻环境的传感监测技术,研究开发种苗生产、精量栽插、精细修剪、病虫疫害管理、采摘输运、分级分选、自动包装等智慧化装备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