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热点评析

宛商大讲堂诚邀百余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接力为我市企业家提供智力支持,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八载聚力,倾情培育企业创新英才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17 1184次阅读

分享到:0

宛商大讲堂诚邀百余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接力为我市企业家提供智力支持,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八载聚力,倾情培育企业创新英才
有着“人才成长驿站”美誉的宛商大讲堂,从2014年起,走过风雨八载,成了企业家“赋能增智”的一席盛宴。高成长企业董事长、总裁、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聚首宛商大讲堂,现场聆听专家、学者高端讲座,感悟厚重文化,吸纳前沿创新理念,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这八载,“宛商大讲堂”已有超过百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为我市企业家传经送宝,培训2万余人次。一流的教学水平、一流的组织水平、一流的服务水平得到了全市企业家的高度评价,“宛商大讲堂”已成为市委、市政府服务企业的知名品牌。
携手清华大学,开启企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关心关注下,我市把情牵企业家成长,加快全市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化作创办宛商大讲堂的实际行动。”南阳市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服务培训中心主任王海全说,宛商大讲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工商联,大讲堂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宛商大讲堂的启动,标志着我市企业家培训工程进入了一个新常态。
王海全介绍,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建立了优秀企业家培训工作机制,与清华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实施了优秀企业家高端人才培训工程,开设“南阳市优秀企业家高端人才培训工程清华大学企业战略与创新经营高级研修班”,拉开了我市政府出资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提升企业家综合管理素质的大幕。
尤其是今年,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弘扬企业家精神、关心企业家成长的重大举措,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当好“金牌店小二”。“宛商大讲堂” 举办了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大规模教育培训,提高我市企业管理水平及核心竞争力,助推企业转型创新发展。
精心设计课程,宛商大讲堂期期精彩场场爆满
企业的生存,离不开企业家的引领。宛商大讲堂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战略部署和企业转型升级及创新发展,结合我市“五个一百”重点骨干企业、双百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其他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课程展开培训。先后与浙江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著名高校签订合作协议,遴选优秀专家教授授课。他们的讲座,形式新颖独特,内容极其丰富,能紧跟新时代步伐,紧贴企业发展实际,帮助企业解惑答疑,展现了高校专家、行业咨询专家的责任与担当。
创新、壮大、引领,新时期赋予新兴产业新使命。在走出去环节,宛商大讲堂不仅带企业家走进大学学习,还走进先进企业和创新基地,尤其是转型升级效果好的成功企业进行现场对标学习。在走进杭州城市阳台和余杭的“梦想小镇”、上海G60科创走廊、苏州科技园区高新企业、青岛高新技术企业、安徽创新馆等发达地区的现场教学中,我市企业家亲身感受了当地的创新创业气息。
送智服务,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全市企业走向资本市场步伐,2017-2018年,宛商大讲堂先后在唐河、内乡两县举办了“企业上市及资本对接公益培训辅导行动计划”系列培训专题辅导,并举办了“南阳市企业上市及资本对接高峰论坛”,60余家知名投资机构及上市服务机构云集南阳,我市200多家企业参加,15家企业参加路演,20余家企业与投资机构开展对接。活动的有效开展,为我市企业上市提供了一揽子综合服务和解决方案;2021年9月,宛商大讲堂组织全市优秀企业家代表和县区工信部门人员分别赴青岛、苏州考察学习5G新技术和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情况,旨在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的意见》精神,快速提升和拓宽中青年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和国际化视野。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招才引智为企业再添新引擎
校企“握手”,宛商大讲堂搭台。2014年,市政府办公室发文成立南阳市校企合作联盟,市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服务培训中心作为联盟秘书长单位,发挥校企合作联盟的信息技术、资源融合、沟通交流等职能,相继举办了以“用人需求”为主题的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以“科研项目转化”为主题的产学研对接会、以“深化校企合作、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为主题的校企合作与对接研讨交流会。近年来,宛商大讲堂共组织了10余次大型校企对接活动,各大中专院校和技工学校共发布科研成果及项目100余个,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6000余个,为供需双方搭建了有效的对接平台。
学习力变为创新力,做强企业服务社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宛商大讲堂学习平台,通过“引智助企”活动,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智力支撑。近日,我市7家企业荣获国家级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79家企业荣获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专精特新企业逐渐成长为本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实现工业强市战略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