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企动态

牧原扶贫跻身“中国50佳案例” 主业做成扶贫产业 贫困户嵌入产业链增收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4-08 2391次阅读

分享到:0

首届中国企业精准扶贫优秀案例发布会日前在北京举行,牧原集团主业做成扶贫产业,贫困户嵌入实现增收脱贫跻身中国企业精准扶贫50佳案例,引发社会关注。

该评选活动由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联合主办。入围中国企业精准扶贫50佳案例的国有企业案例共有25个,占50%;民营企业案例22个,占44%;外资企业案例3个,占6%

在发布会上,牧原集团和华润集团、中国移动、国投创益、碧桂园、万达集团、中国三星集团分别作了典型发言和交流。

牧原集团是一家以生猪养殖为核心业务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20余个下属公司遍布全国17个省(市、区),养猪规模居全国第二、全球第三;旗下牧原股份总市值超千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牧原集团坚持把企业发展战略快速融入国家战略,把党的号召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积极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创新推进企业脱贫攻坚,创造出了在全国有影响的带动能力强、覆盖区域广、带动户数多、增收见效快并富有长远效应的牧原扶贫机制和经验,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

养猪主业成遍布全国的扶贫产业。优先选择并加大在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扶贫产业投资力度,将更多的贫困户嵌入企业的产业链,实现增收脱贫。目前,已在全国5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完成扶贫产业投资230亿元,建成了大批现代化生猪养殖扶贫基地,带动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域经济和脱贫攻坚齐头并进,已拉动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用工2万余人,其中1271人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积极探索劳务外包新模式,将养殖场内的环卫、绿化、沼液还田、安保等对劳动技能要求不高的工作,外包给当地的扶贫合作社,合作社采用定岗不定人的方式组织贫困群众力所能及地参加劳务、按劳取酬,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依靠双手、劳动增收的热情,不但解决了贫困群众不劳动有收入养懒汉问题,而且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部分贫困群众劳动能力弱、不能远离家门、无法全天上班的困境,最大限度地激发贫困群众的劳动意愿和内生动力。

5+资产收益模式帮扶13万户贫困户。该企业携手内乡县委、县政府和国开行河南省分行,探索实施了党委政府+金融机构+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把贫困户分散的资源汇集起来,与社会资本相融合,使资金变资产,形成优势资本,投向优势行业,形成优质资产,嫁接优势企业,有效解决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缺项目、缺市场的一系列难题,显著降低了贫困群众的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每年定期为每个贫困家庭持续提供稳定的再生产资金3000元左右,涵养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发展基础。该模式目前已复制推广到全国10个省(区)39个县,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3万户、30余万人。

主导建立扶贫产业基金。针对影响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本主要矛盾,牧原集团志存高远,主导设立了面向83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总规模50亿元的中证焦桐扶贫产业基金。目前,已经与内乡县、莲花县、渭源县等3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签订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发起设立扶贫产业子基金,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87亿元,认购完成内乡县宝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股权投资项目。

自创立伊始,牧原集团就设立教育扶贫基金,扶助贫困学生,奖励贫困小学教师,致力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源。全国人大代表、牧原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秦英林和企业每年捐助5000万元、连续20年,共计10亿元,帮助内乡开展教育扶贫,将企业教育扶贫上升为政府层面。目前,该做法伴随着企业开放发展的步伐正在全国越来越多的地方复制推广,已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13230名、中小学生76370名,奖励全国470所学校优秀农村教师3000余名。

我们将继续发挥日益凸现的产业优势,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持续推进,在确保实现企业帮带60万名贫困人口脱贫目标的同时,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乡村振兴。秦英林信心满满。(南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