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他山之石

商会的信誉机制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9-11 1162次阅读

分享到:0

    一般情况下,商会在消费者的心目中要比独个的企业的信誉要好。为什么商会的信誉要比单个企业的信誉要好呢?这里实际上包含一个“组织声誉大于个体声誉”的命题。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组织一旦失信,所带来的声誉损失要比个体大,或者说组织声誉所承担的连带责任更大。进一步同样还可以论证:规模越大的组织、组织化程度越高的组织,由于声誉所带来的连带责任越大。而一个组织越在声誉方面对自身进行更强的约束,因而越讲信誉,这也是人们经常讲的用“大庙”的信用为“小庙”担保。
  商会作为一个组织,在社会上有自己声誉形象,它就是一种组织声誉。作为一种组织,商会的声誉是建立在内部单个成员信誉的基础之上的。同时,成员之间会因为某些相似性和共同性而形成事实上的声誉连带。商会为了保护其成员的社会声誉,必定会对不良成员进行信誉教育和约束。与其它监督形式相比,商会对内部成员的监督具有以下两大特点:
  特点一:它是一种相对“专业”的监督。由于生产经营的高度雷同性,同行业的生产经营者对其它成员的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会非常了解,基本上可以说是“知己知彼”。同行业的其它企业的不诚信行为容易被同行所察觉和被真实判断。如果说企业的失信行为容易骗过政府、消费者、银行等“外部人”,但它要骗过同行的“内部人”却是非常困难的。“外部人”看企业往往是“雾里看花”,而“内部人”看企业则是“一目了然”。从这个角度看,同行之间的监督比起其他的监督主体,具有明显的“强监督能力”优势。
  特点二:它是一种相对“敬业”的监督。由于同行业企业声誉上具有连带效应,一个企业的声誉不好,尤其是涉及本行业的特有技术或其他特有属性的声誉,那么对其他同行企业的连带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企业规模比较小、产品异质性较弱时更为明显,甚至会产生“株连九族”的负面打击。因此,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企业对同行企业的诚信状况会比较关注,它的监督动力是比较强的。
  如前所述,商会在企业信誉的形成中具有独特的作用。那么,商会信誉是怎样形成的呢?
  第一,商会的信誉是由各个单个成员的信誉所组成的。商会的信誉与会员的信誉是成正相关关系的。如果每个会员的信誉好,那么商会的信誉就好;反之,如果每个会员的信誉不好,那么商会的信誉就不好。第二,商会的信誉水平与商会的规模与影响力成正相关关系。规模越大的商会,信誉度越高。所以为了提高自身的信誉水平,商会应把扩大会员规模作为一个重要的行动内容。如浙江嵊州市为了保护嵊州小笼包子的声誉,禹溪村注册成立了嵊州小吃协会。协会把嵊州人做的包子统一取为“大禹牌”,并在所有的店铺挂牌。
  第三,商会的信誉符合“木桶原理”。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商会的信誉受“低信誉会员”的信誉水平影响很大。所以商会应严把“入门关”,把那些不符合商会信誉标准者坚决拒之门外;同时要加强对“低信誉会员”的教育,促使他们提高信誉水平,如还达不到标准的则予以清除。
  第四,商会的信誉存在转移和连带机制。所谓转移机制是指商会可以把其好的信誉转移给其会员身上。或者说一旦成为某个商会的会员,也就自然享受商会的信誉。连带机制则是指如果某个会员的信誉不好,会对商会内其他成员的信誉也带来影响。
  第五,对不良会员的惩罚是维护商会信誉的有效手段。商会为了建立和维护其本身的信誉,就会对会员进行诚实意识和克服搭便车意识教育;同时建立社群惩罚机制来对不讲信誉的会员予以惩罚,以增强会员对商会的忠诚度,以有效减少会员搭便车的行为。
  学术界目前比较认可的观点是:温州商会是全国发展最好的商会,是代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会的发展方向。作为“第三方”组织的温州同业商会和行业协会尤其是同业商会在温州从“失信重灾区”转到今天的“信用温州”的过程中起到了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