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企业优势担当社会责任
――西峡县百菌园精准扶贫案例
西峡县百菌园成立于2013年。多年来,企业一直致力于打造食用菌生态产业链,完善 “产、供、销”服务体系。目前,百菌园产业链的优势初步彰显。2016年,在县工商联的引领和指导下,积极履行企业义务和社会责任,以食用菌产业为载体,创新扶贫模式,助推精准扶贫,带动150户420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一、发挥企业经营管理优势,实现农户企业双赢
百菌园把产业园区建在群众“家门口”,一头连接国内外大市场,一头连接广大菇农,目的就是要让菇农依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基地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为方式,提高香菇品质,增加菇农收入。目前,百菌园在食用菌产业上形成了人才管理优势、生产技术优势、销售市场优势、资金筹措优势等。依托企业优势建立了“企业+合作社+基地+菇农+贫困户”生产模式,带动广大菇农特别是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脱贫,达到农户、企业收入双赢目的。
二、发挥企业技术优势,多措并举促增收
在扶贫具体工作中,百菌园根据实际情况,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一是以菌棒自动标准化生产线为依托,通过贫困户自筹、财政资金扶持、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协助、企业带领、银行贷款等形式,采取自购创业、合作经营、入股、转移就业和托管等灵活多样的帮扶方式,加快推动贫困群众发展袋料香菇增收脱贫。二是以标准化食用菌种植基地为支撑,配备智能“小气候”控制设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三是以百菌园电商产业培训孵化基地为抓手,提供多元化的扶贫帮扶模式。百菌园以“互联网+菌菇产业”为平台,积极开展电商知识培训,并且提供系统的信息服务,开辟集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和转移就业为一体的扶贫新路子。
三、发挥产业优势与贫困户无缝对接
为满足各类贫困户需求,根据贫困户意愿,经双龙镇政府、县扶贫办与百菌园公司协商,按照“四位一体,三大保障”产业脱贫体系,以自购创业、合作经营、入股收益、投资托管、转移就业、电商创业等多种模式,实现产业主体,保障主体与贫困户的无缝对接。为明确各方职责,制订产业扶贫管理体系,统筹协调,协力做好带动贫困户脱贫工作。
一是宣传动员、农户自愿。以乡镇为引导,以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为指导,与菌棒厂充分协商沟通,确定具体可行的食用菌脱贫方案;以村委会为主体,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为具体责任人,做好袋料香菇脱贫方案的政策宣传和指导工作,由农户自主决定脱贫模式。
二是确定模式,狠抓落实。在帮扶工作队入户宣传动员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对袋料香菇脱贫模式逐户进行分类统计造册。村委会审核后,上报乡镇政府审核汇总。乡镇政府制订详细实施方案,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批复后,上报县扶贫和财政部门备案。及时与乡镇衔接,组织菌棒厂和各村积极开展香菇脱贫项目的落实工作,企业合理安排菌棒调度供应、种植场地、技术人员安排等相关前期准备工作。村委会、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做好贫困户购置菌棒的安排及管理事项;县扶贫办和财政部门做好补贴资金和贴息贷款的统筹安排工作,确保各个环节有序高效运行。
截止2016年12月,百菌园共接纳贫困户150户420人。参与香菇菌棒投资托管的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不低于3750元,安排转移就业贫困户8户14人,人均月收入不低于1500元。114户贫困户以自购创业实现脱贫,参与电商创业的贫困家庭子女有15人。2016年带动双龙镇贫困户20户55人如期脱贫,企业如数兑付贫困户到户增收项目资金343750元。
今后,百菌园将在县工商联的指导下,进一步发挥企业优势,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在食用菌产业扶贫中,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