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他山之石

青岛探索八种“民企帮村”有效模式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1-12 1092次阅读

分享到:0

    近来,山东省青岛市通过实施“百企帮百村”、“千企帮村”、“民企帮村创业工程”等活动,积极推动民营企业投身新农村建设,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效应,也在成功实践中探索出8种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模式。
   合作社型。即以特色产品或产业为对象,进行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的合作,从而形成的紧密或松散的组织形式。通过合作社组织参与市场竞争,降低生产资料购买费用,提高农产品产量、品质和销量,形成“民办、民管、民受益”的良好局面。目前,青岛市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800多家,成员总数10.9万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1.3万户。
   直接参与型。即“龙头企业+村两委+农户”模式,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生产规程,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检验监测,统一回收加工,并从加工利润中返还一定比例给村庄和农户作“二次分配”,实现企业和农民“双赢”。
   合作开发型。即从事农资服务的民营企业在各服务基地建立“公司+基地+农户+技术管理”的农资营销模式,实行连锁经营。公司为农户检测土质,合理配方,定向生产,定点供应肥料,力促农户生产绿色、生态的粮果蔬菜产品,并派专家和专业营销队伍定期到各大农产品基地,指导配方施肥,强化技术管理,使产品达到绿色环保无公害标准,形成了农产品品牌,远销国内和国际各大市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发展和农民富裕。
   产业带动型。即针对乡镇、村庄实际,选择一种产业,由多家从事相关产业的民营企业共同在一地投资发展,形成产业优势,带动当地发展。如,青岛大泥沟头村成为全国闻名的“文化(美术)产业基地”、达尼画家村成为“中国江北第一画家村”。
   基地拉动型。组织民营企业在全市投资建设了54个农业科技园创业基地和农村旅游观光园基地,投入资金3亿元,安排5万多名农民工就业。同时,蔬菜基地、生猪养殖基地等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也蓬勃发展,带动特色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招商带动型。各级工商联和基层商会积极牵线搭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通过为农村上项目带动农村发展。仅胶州市就上项目263个、投资3.67亿元,盘活农村的闲置土地和闲置厂房,为村集体增加了经济收入,有效解决当地农民就业问题。
   经济顾问型。一批经济实力强、思想作风正、群众基础好、社会影响大的民营企业家,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或担任村的经济顾问,在做大做强自己企业的同时,为个体户、民营企业提供指导,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致富。
   公益捐助型。部分民营企业无偿投资改造农村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积极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有些企业与农村贫困生、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关系,积极捐资助学扶贫济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