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他山之石

民企风险启示录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3-29 975次阅读

分享到:0

朱新礼――汇源果汁

案例:在企业创建两年后,1994年汇源经历了第一次经济低谷,企业界出现全国性的三角债,资金非常紧张。汇源首次融资对象是一度在证券市场上声名显赫的新疆德隆。2003年,朱新礼意识到德隆由于过度多元化发展而出现的资金链问题,不惜以对赌方式彻底脱离德隆。

语摘:“1996年宏观调控之前,经济过热其实早就应该引起企业家的警惕,水紧、电紧、油紧、运输紧,偏偏钱不紧,全国上下从政府到企业都在喊大干快上。在2002年底我们就有意识地放慢了扩张的节奏,一是我感觉到资金可能会跟不上,另外我觉得中国的发展太快了。”

点评:资金压力下的利润摊薄,让朱新礼不得不忍痛让“子”可口可乐,然而迫于舆论终难成愿。

兰世立――东星航空

案例:起初注册资金只有8000万元的东星航空,竟然撬动了逾百亿元的飞机租购合约,且为卖方贷款,兰世立无需担保,不用抵押,亦无首付,彼时也有人将其当做经典案例称为“蚂蚁背大象”。2008年中国经济进入“寒冬”。东星资金链受到考验。

语摘:“你们等着看,2009年东星肯定有大动静。在没钱的时候做成了有钱的事,这才是英雄,才叫本领。要学会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和‘储财观’。存钱、攒钱就是傻瓜,借钱、贷钱才是聪明人,要学会用别人的钱来赚钱。”

点评:兰世立一语成谶,2009年东星的最大动静就是成为民营航空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的第一家。

杜双华――日照钢铁

案例:日照钢铁的厂区,呈现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这与其不断调整厂区布局有关,而调整的目的,用杜双华自己的话说,是“考虑到不要和国家的布局冲突”,但“没想到避开了国家的规划,却避不了省里的规划”。

语摘:“我们确实是先天不足,建设初期大干快上,有些项目没有得到完整的立项、环保批复就仓促上马。站在我们自己的小圈子里看,运行得还算差强人意。但从全局来看,我们不属于科学发展观的序列,只是时势造英雄。”

点评:亏损国企兼并盈利民企,杜双华虽不服气,却胳膊拗不过大腿,这是市场法则还是行政风险?

李途纯――太子奶

案例:高进价、给经销商高额返利、高营销费用,它使得销售太子奶产品可获得很高的利润。但这种让利并不是“免费的午餐”:下游经销商必须交纳预付款,待产品生产出来再发货。如此一来,太子奶上下游的采购营销,就成了变相的融资过程。

语摘:“在企业发展最快的时候进行适度扩张,有利于延长企业的成长周期,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点评:激进扩张只是经济繁荣时的做法,李途纯却一直奉为圭臬,他最终没能赶在经济寒冬前化蝶。

吴炳新――三株集团

案例:在短短的两三年间,三株就在国内所有省会城市和绝大部分地级市注册了600多个子公司,2000多个县级办事处,营销队伍达到15万人,三株的网络覆盖仅次于中国邮政。但1996年湖南常德一位老汉的死亡,却诱发了三株的崩溃,因为几万元的官司,三株失去了整个市场,尽管后来证明那只是个误会。

语摘:“三株在1998年后怎么了?我告诉你,三株是遇到了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抗拒的灾难,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多大的代价?三株15.7万名员工有15万人下岗,三株在银行数十亿元的存款没了,每年给国家少缴8亿元的税。这是多么大的代价!”

点评:一次偶然的舆论危机,断送了一个庞大的企业帝国,吴炳新的大师气概毁于细节的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