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热点评析

民企迎来最佳发展机遇期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3-16 1119次阅读

分享到: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进一步加大,企业数量和资本规模显著增长,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民间资本将进入更多垄断行业,通过上市融资和兼并重组,将出现更多的民营大企业、大集团。”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在展望未来民营经济发展时表示。
    去年以来,国家先后公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36条”)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简称“中央16号文件”),我国的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也再次迎来了政策的春风。
    与此同时,“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提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等内容,都成为众多政协委员频频提及的话题,在新一轮产业发展机遇的面前,他们也担忧,对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的相关政策能否真正得到落实。
    政策机遇之风频吹
  进入“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民营经济未来的发展再次受到中央的关注。
  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出台“新36条”,在扩大市场准入、推动转型升级、参与国际竞争、创造良好环境、加强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等方面系统提出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出台的第一份专门针对民间投资发展、管理和调控方面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新36条’的制定,在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方面是有很大的作用,特别体现在引导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玉锁表示。
  201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对各行业落实民间投资做了具体分工。据了解,目前浙江、广东、安徽、江苏、河北等省市都审议通过或已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
    2010年10月27日,在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再次提到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9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央16号文件”,文件对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观点、政策和举措。“文件的颁布实施,有利于工商联进一步发挥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助手作用,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全哲洙表示。此后在当年11月举行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会议上,包括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12个部委纷纷表态,将积极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从政策落实、财政金融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民企抢抓产业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机遇期,更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新华联董事团主席兼总裁傅军表示,民营企业的发展战略更应该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在国家科学发展的前提下,加速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十二五’期间,我们重点要在新兴产业,比如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高端制造等方面作出努力。”
  事实上,正如傅军所言,民营经济发展尽管在未来存在诸多挑战,但面临着更大机遇。
    一方面,从企业自身看,转变发展方式中的巨大压力,将转化为推动企业加速转型升级的巨大动力。这种外在的“倒逼”机制,将促使民营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根本扭转民营经济长期以来形成的外延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已经形成了有利于民营经济加速实现转型升级的宏观政策政策。如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寻找商机、开拓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新36条”的深入贯彻落实,将有助于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为民营企业特别是大型民营企业进入重点行业和领域带来新的契机;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努力扩大就业,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新型消费业、小型微型企业等优惠政策,为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我国对外开放向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将为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打造世界品牌,做强做大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工商联界别的政协委员们,也特别关注“十二五”规划草案中的产业“亮点”。“文化产业将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从历史和现状上看,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很大的优势。”王玉锁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文化旅游产业是最绿色的产业。”而对于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委员们也提出建议,下一步应该考虑如何进行规划和引导发展。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杨伟民近期透露,发改委正在制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其中包括清理准入障碍、无差别对待、鼓励“走出去”等11项意见,为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
    民营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新一轮产业发展机遇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已开始“筑巢引凤”。去年以来,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分别召开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广东还召开了新粤商大会。山东推出扶持民营经济的45条措施,广东提出10条举措和“双转移”规划,江苏制定了“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传统产业升级计划”,而打造销售收入上百亿乃至近千亿的产业集群、培育销售额超百亿元的民营企业,均成为它们未来发展计划的重要部分。
期盼政策落实
  “民营企业要正确认识经济和产业调整的周期,要把它当成是机遇和好事,通过强制性的淘汰落后,民营企业也将再一次站在市场的最前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家李义平认为,民营企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是生力军,特别是中小企业,因为民营企业本身与市场经济孕育而生的,最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是伴随市场的变化不断前进的。
  “对于‘十二五’期间企业的发展,应该采用正确的战略路径。”在傅军看来,一是要大幅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企业的发展一定要走自己新的发展路子,培育自己的科技创新水平,通过一些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将科技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二是企业一定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路子,特别是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三是要抢占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四是要实施“人才强企”的战略。企业一定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的方针,要大胆的吸引人才,要留住人才,大胆使用人才,要不断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通过系列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让企业能够长期、稳健的发展。五是要不断地优化企业管理。企业要在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再造流程、建立高效运行的系统方面下功夫,使企业的管理能够真正的上台阶,以适应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十二五’规划中,对非公经济发展关注得比较多,比如大力优化投资结构等方面,因此民营企业发展的机会也很多。希望政府就尽快去落实。”全国政协委员王均金表示,比如政府需要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负,让它们有足够的资金去自我发展,减税同时也可以扩大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全国政协委员王再兴也认为,应当认真落实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让民营企业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