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后,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可能在四个方面。一是新能源和汽车行业技术改造。新能源能够减少污染,节省石油,带来全球汽车行业的改造。国际上对环保、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如果我们的技术不符合标准,我们的产品就无法走出去。中国必须对此心存警觉。二是新材料和信息化带动装备制造业和房屋建筑业的改造。如果能够在新材料方面有所突破,在数控、智能装备制造方面有所创新,建造出全新的住房,我们就打开了市场。三是环保产业。要大力发展我们自己的环保产业,带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四是生物科技新医药,包括新型农业。这些行业未来前景很广阔,百姓衣食都在其中,大有发展潜力。
这四个突破口都需要技术创新。民营企业机制灵活,敢于承担风险,在自主创新方面具有的潜力是国企不具备的,但是很多民企没有利用好这个优势。企业当然要重视现实收益,但未来收益更加重要。企业要兼并另一家企业,重视的不是它目前值多少钱,能给自己带来多少收益,而在于今后值多少钱,能带来多少收益。
企业的任何投资,都应当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有眼光的企业家一定是能清醒地、准确地判断投资和未来收益的企业家。自主创新,既着眼现实,更着眼未来。贴牌生产不可能持久维持,即使引进技术,不等于引进技术创新能力。真正的核心技术不是买来的,也是买不来的。
国家一直在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货币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吸引民营企业在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前提下迅速发展。
那么,哪些是国家需要发展的领域呢?民营企业家需要明白,我国的GDP应该由更多的高科技产品构成,因为这代表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要知道,GDP是总量,我们更应看重它的构成。现在,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了,但从GDP的构成来看,我们还不如日本,因为我们高新技术产业不如日本。
此外,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城和中心镇的建设,都提供了扩大内需的很多选择。
因此,民营企业家一定要学会看政策,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
厉以宁 知名经济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主要著作:《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伦理问题》、《环境经济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