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六次党代会报告解读①
建设既丽且康民富文昌大美南阳
市六次党代会对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建设进行再明确、再动员、再深化、再提升。为引领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深化对“三个南阳”的理解,全面把握其精神实质,本报今起陆续推出三篇党代会报告解读文章,引导读者学习贯彻。
市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绿色引领,建设既丽且康、民富文昌的大美南阳。充分发挥南阳大山水、大生态、大空间、大文化的优势,加快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实现经济富庶美、城乡协调美、环境友好美、向善思进人文美。
报告以“绿色引领”为主题,赋予“大美南阳”以新的内涵,从经济富庶美、城乡协调美、环境友好美、向善思进人文美统揽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生态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任务和措施高度统一,方式方法非常具体,让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
【关键词:经济富庶美】
{报告摘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彰显经济富庶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高成长服务业大市、现代农业大市。
{战略路径}更加突出先进制造业主导地位。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南阳行动,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绿色食品三个千亿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汽车及零部件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
超常规发展高成长服务业。顺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需求升级趋势,以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为载体,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加快发展金融产业,努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快发展物流产业,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打响“‘宛’若仙境、颐养天堂”旅游品牌,建设国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集约、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方向,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大农业做成大特色,把大特色做成大产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使现代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和支撑。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有机农业力争突破100万亩。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强化基础能力支撑。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强化“三专”推进,建成郑万高速铁路、蒙华煤运通道,建设西十、栾西、周南、鲁唐、桐邓等7条高速公路和丹江口水库环库公路等,全面提升南阳交通优势。建成煤电运一体化、天池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成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
【关键词:城乡协调美】
{报告摘要}建设现代山水田园城镇体系,彰显城乡协调美。尊重城镇发展规律,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绿色打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战略路径}强化规划引领。按照“一主一副两轴四极五城多点”市域城镇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市域空间规划。强化中心城区主导地位,加快推进“一心六组团”发展,支持邓州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打造宁西、焦柳铁路和二广、沪陕高速“双十字”城镇隆起带。把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推进“多规合一”。
全面提升中心城区“两度两力”。围绕建设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持续推进以产立城、以水兴城、以文塑城、以绿靓城,扎实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着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宜居度、承载力和辐射力。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坚持把强县与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培育发展充满活力、特色化、专业化的县域经济,力争唐河、新野、西峡进入全省20强,镇平、淅川、方城、内乡进入全省30强。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社会管理“七个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环境友好美】
{报告摘要}打造自然生态的绿水青山,彰显环境友好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植绿色优势,推动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
{战略路径}构建和谐共生的功能区系统。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障区、农业主产区、核心引领区、支撑协作区,按照功能分区有序引导产业布局、人口分布,促进城镇建设与资源环境相适应。坚守1490万亩耕地红线、1630万亩林地绿线、400万亩水域湿地蓝线,适当增加生态用地,保护和扩大生态空间,做到生态优先、动态维护、有序发展。
构筑生态安全体系。持续开展大造林和大绿化,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净土工程、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美丽宜居环境。
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区、资源再利用产业基地和静脉产业园。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推广绿色节能技术,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关键词:向善思进人文美】
{报告摘要}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彰显向善思进人文美。南阳有五千年文明史、两千七百年建城史,要深入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宝库,推动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让博大厚重的历史文化焕发时代光彩,让大美南阳更加耀眼夺目。
{战略路径}增强文化竞争力。树牢文化自信,加强传承创新,突出汉文化主基调,彰显楚文化风韵,打造好武侯祠、医圣祠、汉画馆、张衡博物馆等文化地标,赓续南阳文脉。重点抓好卧龙岗、张仲景中医药、镇平玉雕、赊店商埠、内乡县衙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以上,加快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南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