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热点评析

“一带一路”的南阳元素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5-24 2238次阅读

分享到:0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日前,市政府印发了《南阳市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成立高规格的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离南阳人越来越近。对于身处进出口一线的人们来说,“一带一路”带来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变化,还有摸得着的红利。

撑起外贸半边天

519日,一艘载有西峡猕猴桃罐头的货轮,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驶出连云港。在出口东北美、东南亚等国的基础上,西峡猕猴桃的市场版图再添东欧。

更早一天,518日,装有西峡干制香菇的列车,也在沿着陆上丝绸之路驶往欧洲。仅2016年,西峡香菇的出口额就达6.6亿美元。

“不光是猕猴桃。”市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南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人指出,依托食用菌、光电、石油钻采设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等四大省级出口基地,借助“一带一路”东风,一大批南阳产品走向世界各地。

这是一组有力的数据:我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57个国家有贸易往来。2016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额达7.95亿美元,约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一半。其中,出口7.3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的53.5%

“其实,自古以来,‘一带一路’都撑起了南阳外贸的半边天。”市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市商务局局长毕跃杰表示,南阳是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和重要源头之一。中国古代销往西方的丝、茶、瓷、铁,南阳曾占其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其进出口总额占全市外贸的半壁江山。

走出去的不仅是产品,不少南阳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天冠集团、木兰花家纺、淅减公司、金厦钢构、万家园等18家企业先后在乌兹别克斯坦、越南、泰国、柬埔寨、俄罗斯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从事产品认证、技术研发和加工销售进出口贸易。“十二五” 期间,南阳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28211万美元,外派劳务28825人次。2016年,我市又有6家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9496万美元。

“在‘走出去’的同时,我市也非常注重‘引进来’。”毕跃杰告诉记者,南阳市场的巨大投资潜力和发展空间,叠加“洼地”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者。截至目前,俄罗斯、乌克兰等1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我市投资31个项目,合同利用外资1.16亿美元。

主动融入促转型

“中亚地区棉花质量很好,用工用料成本较低,使我们赢得转型升级主动权。”522日,木兰花家纺董事长李晓阳高兴地说,“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已正式投产,总投资近3亿元。”

木兰花家纺只是我市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

作为人口大市、国家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我市乘势而上,把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与加快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奋力打造开放发展新高地。

开放机制不断健全。我市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开放招商的政策文件,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考评、督查、奖励等工作机制,提高利用外资、外贸、外经等指标在省、市政府工作目标体系中的权重,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发展对外开放的工作积极性。

开放平台逐步完善。河南省第二家综合保税区――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已封关运行。全市4个县被确定为省级对外开放重点县,社旗、桐柏、内乡、西峡4个县建立了河南省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南阳市成为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市。一年一度的玉博会被商务部确定为重点支持展会,已成为南阳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名片。

项目支撑谋崛起

“要融入‘一带一路’,就要知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想要什么?”毕跃杰指出,当前,最热的是东南亚,他们最大的期待是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其次热的是中亚和南亚,他们热衷的是与我们做买卖;再次热的是欧洲,他们最关注的是我们的海外投资。

对接“一带一路”,谋划项目是关键。市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市发改委负责人指出,我市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及重点国家政策信息平台,开展重点国别、重点领域投资合作研究,编制出参与建设“一带一路”重点合作国别目录和重点产业目录。

木兰花巴布尔项目、天冠集团木薯种植项目、陆德筑机项目……我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建项目84个,总投资逾1000亿元;

年产50万支高速列车减震器项目、航空口岸、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我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谋划项目16个,总投资逾300亿元;

年产300万支汽车减震器项目、铁路物流园、南都湖文化创意园……我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储备项目66个,总投资逾700亿元。

“预计到2020年,南阳年进出口总额将达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毕跃杰指出,根据融入“一带一路”实施方案,综合保税区、开发区、出口基地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优势产业率先突破,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标志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