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策服务 >>政策解读

工商总局: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性成本 新设企业增长旺盛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16 1929次阅读

分享到:0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1223日闭幕的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明年要在稳和进上下功夫。稳,就是要巩固扩大商事制度改革的宏观效应,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性成本,进一步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保持新设市场主体较快增长、繁荣发展的势头;进,就是要积极推进市场监管改革与创新,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持久动力。

国务委员王勇1222日在国家工商总局调研时强调,明年是商事制度改革的全面深化之年,要乘势而上、持续攻坚。抓紧制定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清单和企业设立后的经营许可清单,推广“证照分离”试点经验,深化“多证合一”改革。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配套政策,优化抽查方式,推进跨部门联合检查,明年年底前实现市场监管全覆盖。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消除事中事后监管盲区,强化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加快推进政府部门涉企信息归集共享,提高审批监管效能,减轻企业负担。做好创业指导,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加大对新设立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张茅在上述会议上称,商事制度改革效应持续释放,新设企业保持旺盛增长势头,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动力。众创空间、创客工场以及“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前11个月,全国新设企业498.3万户,同比增长27.9%,日均新设企业1.49万户,超过 2015年的1.2万户,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营商环境排名第78位,比2015年提升了6位,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排名提高了18位。

张茅也认为,虽然市场准入的制度性成本大幅度降低,但政府对微观市场主体的行政干预仍然过多,各种审批仍然过多,行政主导经济仍然过多,很大程度上束缚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的营商环境极大改善,但在世界190个经济体中的排名还比较靠后。一些调研报告反映,推进“多证合一”改革、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还有许多薄弱环节需要改进。

张茅称,要按照国际先进水平开展对标行动,把开办企业时间缩短了多少、审批流程简化了多少、办事成本减少了多少、群众满意度提高了多少,作为衡量商事制度改革成效的标准,进一步在深化、拓展、创新、协同上下功夫,为促进创业创新、释放发展活力营造更优环境。

张茅还在上述会议上谈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大有作为。通过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形成僵尸企业退出机制,才能减少社会资源消耗,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打击各种假冒伪劣、侵害企业权益行为,才能为诚信企业的发展腾出市场空间。通过改革扭曲市场竞争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消除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统一大市场的优势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