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策服务 >>政策解读

中国经济三大关键词出现积极变化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8-19 1199次阅读

分享到:0

    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在美股暴跌、金价猛涨、石油下挫的背景下亮相。从7月份经济运行的成绩单里面,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经济运行的三个关键词――通胀、房价、内需出现积极变化:通胀面临拐点、房价出现下行、内需提振经济。

  抗通胀:8月拐点来临

  9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中,7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6.5%。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个百分点。具体来看,粮食价格上涨12.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3.6%,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6.7%;7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上涨7.5%。

  “7月CPI或已经达到了年内的高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张立群表示。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他认为,“CPI又创新高完全符合预期,7月份应该是一个高点,自8月份开始,CPI就会出现缓慢回落,但整个三季度仍将会整体维持在高位,真正大幅度回落可能要等到10月份之后了。”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范剑平表示,7月份数据基本可认为是年内高点,8月份有望略低于这水平,但仍在6%以上。考虑到国内外原材料价格走势,这一轮物价上涨势头已近强弩之末。只要宏观政策保持稳定,四季度物价涨幅将回落。范剑平认为,我国这一轮价格上涨主要有三个原因:国内前两年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的需求拉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造成的输入型涨价因素和各种成本推动。对此,一些专家指出,就输入型通胀而言,政策调控只能起到一部分抑制作用,对于劳动力成本上涨等一些长期因素,单靠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数量手段还不够,还应当多利用加息等货币价格手段。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此轮物价上涨为非结构性上涨,因此,应当通过综合调控来控通胀。唐建伟说,“控通胀的关键是要政策实实在在落实。长远来看,要想在未来几年都稳定增长,需要综合土地减少、人口红利减少和资源品价格改革等长期因素进行调控。”

  当前,由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降引发A股市场大跌,这一背景前提无疑增加了未来调整货币政策来应对CPI的持续上升的难度。范剑平表示,虽然还不能完全排除加息的可能,但由于下半年我国经济本身已经具有减速趋势,外需进一步转冷将使减速幅度超出预期,建议央行在当前形势下宜冷静观察,多看少动,等国际国内形势进一步明朗后再作决定。

  李慧勇则表示,虽然外围对中国的影响需要重新评估,但我们的经济增长形势依然是很好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抑制住通胀,还是需要货币政策有所作为,但目前还不好判断是加息还是提高准备金率。

  调房价:或现局部拐点

  9日公布的7月份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1.50,环比降低0.25个百分点,这是国房景气指数在连续4个月微幅上调之后,连续2个月步入下行轨道。不过,房价虽然出现了下行趋势,显示调控有所成效,但依然任重道远。

  “在严厉的调控之下,未来国房景气指标虽然将持续处于下行通道,且下半年有可能跌至100点以下的不景气区间,但低点很难超过2009年初。”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由于保障房投资量及开工量的拉升,整个房地产景气指数并不会过多地受到调控的影响。统计显示,今年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18万亿元,同比增长33.6%。其中,住宅投资2.28万亿元,增长36.4%。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依然明显。

  虽然目前房地产投资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范剑平认为,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幅度可能超出预期。他指出,虽然二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规模较快上升,但只表明投资意愿较好,投资到位资金增速明显慢于投资开工数量增速,这是投资减速的前兆。下半年银根收紧对投资的减速效应更明显,比上半年减少5个百分点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报告也认为,目前房地产开发投资维持高位增长,而在库存增长和信贷紧缩的背景下,开发商资金面正在持续恶化,开发商延迟推盘会拉长行业调整时间,很难支撑到市场反转。从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出,7月份,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8018亿元,增长6.4%;利用外资500亿元,增长65.8%,都较上半年有所下降,特别是利用外资下降近10%,说明开发商资金面在持续恶化。报告认为,今年大城市商品房价格存在“去泡沫化”的趋势,并在今年第二季度到第三季度期间出现局部拐点。

 杨红旭则相对乐观,这是因为:一方面,受严厉调控政策的影响,接下来数月,开发商的投资热情将会继续降温,尤其是购地规模较去年明显下滑;另一方面,今年新开工1000万套保障房是政治任务,投资规模快速增加。两个因素对冲后,预计今年房地产开发增幅将保持在30%以上的较高水平。

  促内需:消费提振经济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前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2万亿元,同比增长16.8%。从环比看,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

  今年以来,作为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疲态尽显。专家分析指出,消费肩负着拉动内需的重任,但在当前高基数背景、高通胀预期、少政策刺激的大环境下,消费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在较为稳定的增长区间,未来出现大幅度减速的可能性不大。同时随着周期性因素和趋势性因素,消费将会重新回暖。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表示,短期刺激消费政策会带动消费增速进入快速通道,一旦政策退出,其同比增速将会慢慢回落。若剔除价格因素,上半年消费增速已跌至2009年以来的一个低谷。其中,刺激消费政策退出等因素,让原本担任拉动消费增速主力的汽车销售上半年表现平平,甚至连续两月出现销量同比负增长。另外,在调控楼市的政策组合拳下,尽管楼市价格坚挺,但上半年成交量增速放缓,与其相关联的家具、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消费也都表现得较为黯淡。

  数据显示,7月份汽车消费总额达1638亿元,同比增11.9%,增速较6月份收窄5个百分点,对消费贡献最大的汽车消费增速放缓较为明显。家居类商品的消费也呈现出放缓态势。7月份,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消费额为115亿元,同比增32.4%,增速较6月份回落3.4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消费额450亿元,同比增18.9%,较6月份回落4个百分点;家具类消费额98亿元,同比增33.1%,较上月回落2.7个百分点。

  不过,汽车产销增长放缓的主要因素正在改善。占汽车市场份额近三成的日系车从6月份起开始大面积复产,业内预计到传统的“金九银十”旺季将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届时汽车消费增速有望重新步入稳定增长轨道。范剑平表示,消费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在较为稳定的增长区间,未来出现大幅度减速的可能性不大;在国际需求转弱的情况下,国内消费增长将成为中国经济避免“硬着陆”的重要因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则指出,下半年三大因素的改善将有利于消费增速的企稳回升:一是汽车消费向常态化回归带动汽车消费回升;二是6月份CPI在创下近几年新高后将逐步回落,这有利于减轻通胀高企对于消费的挤出效应,相应地消费会出现波幅反弹;三是在货币政策总量紧缩的背景下,财政政策的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消费生成,税收政策的调整将会利好消费。

  巴曙松进一步指出,从趋势性因素来看,越过刘易斯拐点和人口红利拐点后,劳动力成本提高将导致收入分配从资本向劳动转移;老龄化加速导致储蓄下降,这些变化将使得消费逐渐替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