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策服务 >>惠企政策

南阳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若干政策措施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7-31 3231次阅读

分享到:0

南阳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若干政策措施

  

   为深入贯彻《中共南阳市委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市级领导分包重大专项工作分工的通知》(宛文〔201743)精神,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特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支持重点领域发展

  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必须瞄准产业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先进三个关键环节,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培育、项目建设、科技创新、质量品牌、智能制造等领域建设,加快推进我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1.着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新能源、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六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做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

  2.大力培育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战略重组、上市挂牌、市场开拓、品牌建设、要素保障等路径,每年支持100家左右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3.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库,动态调整,滚动实施,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达效一批的良性循环。市县()联动,各负其责,合力推动。4.以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为手段,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质量品牌建设,加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设立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基金,总规模20亿元,首期3.1亿元;适时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2.加大财政支持“信用担保”和“过桥资金池”两个平台力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完善市县()两个平台体系建立,市级两个平台资本金规模达到3亿元。县()级“信用担保”平台资本金要达到1亿元,过桥资金池资本金不低于5000万元。

  3.积极支持技改项目奖补。对年度技改项目设备投资总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按贷款年基准利率标准给予奖励,单个项目奖励一般不超过500万元。中心城区企业贴息部分由市、区两级财政分担,县域企业由县级财政承担。

  4.加快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符合贷款贴息的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科技创新项目,市财局依据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综合考虑年度贴息资金预算指标、项目投资、财政贡献以及项目对贴息资金需求等情况确定贴息标准予以贴息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贴息金额一般不超过300万元。

  5.对被新认定为国家级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质检中心(站、所)、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由同级财政一次性以奖代补100万元;被新认定为省级工程(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省级质检中心、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由同级财政一次性以奖代补50万元;被新认定为国家级创新性示范(试点)企业的,由同级财政给予20万元奖励。

  6.加大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扶持力度。对新被评为国家级智能工厂、智能车间试点(示范)企业,由同级财政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奖励,被新评为省级智能工厂、智能车间试点(示范)企业,由同级财政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新评选为国家两化融合管理贯标试点企业、国家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的,由同级财政分别给予20万元奖励。对经国家、省认定的首台()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在实现首台()销售后,由同级财政按首台()产品销售额的20%给予奖励,单个产品奖励最高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7.积极支持优势产业培育。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由同级财政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新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的企业,由同级财政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新评为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的企业,由市财政一次性分别追加奖励100万元、50万元;对获得市长质量奖的企业,由同级财政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由同级财政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奖励。

  8.积极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对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整百亿元的企业,市政府授予其法定代表人对应整千克重(100亿元对应1千克、200亿元对应2千克,以此类推)“南阳功勋企业家终身奖”金质奖章。对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30亿元、50亿元、80亿元的企业,市政府授予企业法定代表人1枚“南阳年度功勋企业家”金质奖章。从2017年开始,对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工业企业,由市财政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以最高奖项为准)

  三、创优企业发展环境

  1.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协调,加强服务指导,切实做好工作方案实施和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各县()要把重点产业发展、重点项目推进纳入年度工作重点,细化工作方案,抓好贯彻落实。各有关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中介组织要切实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服务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

  2.积极争取国家、省优惠政策,在重点企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两化融合、企业战略重组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引导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强市重点项目的信贷投入,支持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各地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支持担保机构和转贷资金池建设。

  3.继续完善企业服务直通车、首席服务员等制度。举办产销对接、银企对接、用工对接、产学研对接等专题对接活动。有效增加先进制造业用地供给,土地年度计划指标要向重点工业项目倾斜。发挥高校、科研机构资源优势,加强科技攻关,加快人才培养,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