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会务信息 >>领导讲话

徐光春同志在全省民营企业应对危机促进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8-20 4015次阅读

分享到:0

5月12日上午,全省民营企业应对危机促进发展座谈会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刘怀廉出席座谈会,副省长史济春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上,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梁静介绍了省工商联引导民营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情况,省发改委主任张维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杨盛道谈了支持民营企业应对危机加快发展的做法。围绕各自企业应对危机的做法、体会,建业住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葆森,郑州三全食品股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泽民,缇素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东晓,河南超越企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清河,河南弘昌集团董事长陈世强,河南广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天增,河南泰宏集团董事长秦太宏先后从不同角度发言,座谈会气氛十分热烈。

  在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徐光春作重要讲话。他首先指出,这次座谈会开得很及时、很有效,大家都谈了非常好的意见,听了之后很受启发。

  针对如何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徐光春强调了四个方面。

  第一,要充分肯定民营经济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长期以来,河南作为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存在着国企困难、民企弱小、外企不多的状况。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河南经济总量由2004年的8000多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1.8万亿元,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首位,已经转变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并且呈现三个方面的明显变化。一是国有企业通过改革重组,重新焕发了青春。二是我们不断加大外向型经济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力度,取得明显效果,外资企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三是民营经济实现了大发展。2005年1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民营企业表彰大会,提出了“政治上放心、政策上放开、发展上放手”的“三放”方针,极大地推动了全省民营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由45%发展到去年的60.1%,占了半壁江山还多。近年来河南之所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幅度比较大、速度比较快,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民营企业明显发展壮大。总起来看,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几个作用。一是活跃了经济。全省经济由原来的国有企业一统天下发展到现在的国企、民企、外企三足鼎立,很好地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需要,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活跃。其次,支撑了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三,改善了民生。全省就业人数的85%集中在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就业的最大平台,有效促进了民生改善。其四,推动了创业。民营企业是创业的主阵地,(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民营企业家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了全社会创业。应该说,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民营企业功不可没、功莫大焉。

  第二,要实事求是地看到我省民营企业发展的不足。尽管近年来我省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发展很快,但是也不断暴露出一些不足和问题,特别是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些不足和问题进一步凸显。概括起来,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境界不够高。对为什么要发展民营企业、为什么要实行全民创业,许多人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有些人还仅仅停留在自己要生存、发展的角度,没有上升到从民营经济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来谋划民营企业发展。二是眼光不够远。一些民营企业家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利益,而缺乏世界眼光、国际眼光和战略眼光。三是规模不够大。经济发展既需要片片绿地、万木丛生,又要有参天大树。目前总体来看我省还是灌木林多、绿地多,参天大树少,中小企业多,大个头的企业少。四是品牌不够响。大多数民营企业知名度比较小,有一些知名度的也多是在行业内,在全国乃至国外知名的品牌还很少。五是闯劲不够足。受多种因素影响,许多民营企业求稳心理突出,敢闯敢干的劲头总体不够。六是摔打不够多。我省民营企业发展的时间比较短,经历比较浅,缺乏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经历,历练还不够。七是人才不够精。有一些人才,但总体来说还不够多、不够精,称得上精英的更少。八是环境不够优。尽管我们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发展环境仍不够理想。这些问题和不足不仅制约着民营经济的进一步成长和发展,也制约着民营经济作用的发挥,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第三,要加大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力度。目前我省民营经济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处在成长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爱、扶持和帮助,让它们在市场经济中历练、壮大。具体说,要做好四个“鼓”字。其一,政府要鼓励。十七大强调:“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这是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高度概括,其中两个“毫不动摇”和两个“平等”是关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和原则。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当前进一步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既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又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坚决贯彻两个“毫不动摇”和两个“平等”,满腔热情地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成长壮大。其二,社会要鼓掌。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而且社会方方面面都要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民营经济发展持热情欢迎和支持的态度,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条件。特别是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落实好两个“平等”,确保民营企业在政治上不受歧视,在政策上不分亲疏,在利益上不受侵犯,能与国有企业在政治、政策、地位、利益等各方面都享受平等待遇。其三,舆论要鼓动。良好的舆论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特别是新闻舆论,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广泛宣传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作用和优秀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全社会都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其四,企业要鼓劲。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民营企业要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关键还是要自尊、自强、自立、自爱,自己给自己鼓劲,自己给自己加油,胆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鼓足干劲,争创一流。

  第四,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应对危机中的作用。国际金融危机来得猛、影响深、危害大,对全国如此,对河南也是如此。非公有制经济占我省经济总量的60%多,确保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责任重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要充分发挥作用、为全省应对危机做出更大贡献,就要突出做好以下几点。其一,信心要坚定,但脑子要灵活。既要坚定战胜困难、渡过难关的信心,又要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多想办法、多谋出路,积极探索和总结应对危机的良药良方。东方不亮西方亮,外贸不旺走内销,长线不灵谋短线,老路不通探新路,外力不足练内功,要开动脑筋谋求生路,绝不能停工停产、坐以待毙。其二,企业要自强,但扶持要到位。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决不是死路一条。关键是企业要自强不息,倒下来要再站起来,咬着牙坚持下去,积极寻找出路。同时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扶持政策要到位,切实拿出实打实的措施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加快发展。其三,眼光要放远,但措施要扎实。民营企业要克服短视行为,把眼光放远,上升期要为下滑期准备预案,下滑时要为上升时创造条件。但工作一定要从眼前做起,要有扎实的措施,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当前每一个企业都要很好地谋划,切实找出从危机中走出来的措施和办法。市场无情,但政府是有情的;市场疲软,但扶持政策一定要坚挺;市场冷清,但社会方方面面要营造温暖的环境;市场困难,但民营企业绝不能气馁。只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走出危机,迎来光明。

  徐光春最后说,工商联作为党委、政府团结和联系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的组织,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负有重要责任。近年来各级工商联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党委、政府和民营企业之间搭起了桥梁和纽带。省委、省政府感谢工商联的努力,也将进一步加强对工商联的领导和支持,发挥各级工商联的重要作用,利用这个平台、这个渠道、这个机构,加强党委、政府与民营企业的沟通,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郭庚茂在讲话中着重强调了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要充分认识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问题,首先要给予民营企业平等的社会地位,克服在政策上、观念上的歧视。全社会都要进一步提高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重要性的认识,省政府将定期评定授予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表彰命名优秀企业,提升其社会信誉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民营企业家的良好氛围。第二,民营企业要把提升核心竞争力作为当前应对危机的根本举措。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现在的竞争是国际化的竞争,河南企业不仅面对国内竞争同时也面对国际竞争。我们既要认识到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又要看到我们国家的市场前景依然看好,还要看到危机过后仍可能面临需求不足等问题。民营企业要通过调整产品结构、节能降耗减排、占领技术制高点、加强管理,来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危急时刻既是企业重新洗牌的时刻,也是企业盛衰兴亡的关键时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希望民营企业能够在应对危机中浴火重生、闯出一片新天地。第三,要在改善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不但要讲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不但要看制定了多少条措施,还要看哪些措施切实有效。近年来,我省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要把改善服务、优化环境、落实政策作为关键举措进一步做好。一要扎扎实实开展好“企业服务年”活动,帮助企业克服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二要进一步推进政府系统“两转两提”活动的开展,采取更多新的有力措施,为民营企业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第四,要加强政府与民营企业的沟通和了解。要找准切入点,各级政府要深入了解民营企业发展的困难,倾听企业的呼声,了解企业的需求,在政策法律框架范围内尽可能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民营企业也要多了解政策,多了解政府经济调控的方向和原则,以争取更大的支持,更好地抓住政策机遇实现更好发展。各级工商联要进一步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沟通,更好地服务政府决策,服务企业发展。

  史济春对贯彻落实徐光春、郭庚茂重要讲话精神作了安排部署。

  全省100多名民营企业代表参加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