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企动态

世界“长寿之乡”激情牵手牧原集团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4-06 1350次阅读

分享到:0

牧原:环保品牌激活强势扩张

世界“长寿之乡”激情牵手牧原集团

从春节期间的寒假招聘到春季的校园招聘,再到目前每月一次的社会招聘,牧原集团无论是在总部还是在外地,每一场招聘宣讲和报名都异常火爆,该集团在全国多地的强势发展吸引着往届、应届大学生。

最近统计的数字显示,牧原集团目前已拥有员工1万余名、资产200多亿元、分(子)公司35家;所属的牧原股份2015年营业收入实现30.03亿元,同比增长15.31%;实现净利润5.96亿元,同比增长642.97%

24年前白手起家从22头猪养起,牧原何以能在近几年市场制约因素增多、资本市场动荡、扩张发展普遍“钱荒”的情况下迅猛扩张,成为百姓普遍信赖、政府全力支持、行业备受注目,以生猪养殖为核心业务,集自主研发、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屠宰加工、生态农业、金融地产、慈善公益、电商服务等融合一二三产业多领域共同发展的集团企业?

实力雄厚、资本运作科学、食品安全、战略决策到位等固然是主要答案,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用责任担当追求“极致环保”效应。关注牧原、了解牧原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让我们走进牧原,去探寻个中缘由。

“我们选择项目,首先关注的是环保;之所以牵手牧原,是因为我们发现牧原人是用责任和境界在做环保。”

316日,记者在目前世界单体养殖规模最大的湖北省钟祥市牧原第一分场采访时,分管服务牧原项目建设的市委常委李定健对记者说:“政府选择项目,固然要看其实力和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力,但环保水平上不去,再有实力的公司、再大的项目,我们都会放弃。”

李定健说,钟祥决策层对牧原项目进驻是非常慎重的,他们在邀请专家对牧原的环保水平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考察后,才决定“牵手牧原,建设钟祥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项目”。

据介绍,牧原规划在钟祥总投资3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23亿元,共建设10余个现代化养猪场,建成后可形成年出栏商品猪220万头的生产能力。目前占地1800亩的一分场已建成投用,单场生猪存栏量已达30万头;正在建设的还有第二、四、五、九、十、十一养殖分场,已形成80万头的生产规模。配套建设的年产6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和有机肥加工厂、废污处理厂、生态花卉基地等也已建成投用。

当地党委、政府对该项目关爱有加。将该项目申报纳入中国农谷项目实施框架内,作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工程支持建设。

牧原在钟祥的发展引起湖北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当钟祥市委、市政府得知牧原拟在湖北布局建设更大的农业产业化养殖基地时,市委、市政府多次邀请牧原董事长秦英林来此考察,希望牧原能把更多更好的项目留在钟祥,恳请牧原“无论在湖北怎么发展,湖北总部一定要留在钟祥”,并承诺“在市辖区内的省级大柴胡开发区内,牧原看中啥地方就给啥地方,要什么优惠就给什么优惠”。

“牧原食品将积极寻求与钟祥‘中国农谷’和‘长寿之乡’两大品牌的有机结合,紧接当地的市场、资源、文化和需求‘地气’,坚持企业发展到哪里,就把财富留在哪里的回报理念,不懈追求世界级公司和‘百年牧原’的目标,使牧原真正发展成为政府放心信任、百姓幸福满意的企业。”到钟祥考察的秦英林在钟祥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座谈会上如是说。

钟祥接汉江穿越之气,融莫愁湖、镜月湖“两湖”之涵养,是一个生态秀美、环境宜人的风水宝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长寿之乡”。有这么多金字招牌的钟祥,对以生猪养殖为核心的牧原项目的环保要求就更严格了。

“如果没有我们自身的综合实力,我们是不可能选择在这生态和社会环境特别好的地方建设牧原的生产基地的。”牧原常务副总经理曹治年自信地说。

曹治年所说的“综合实力”,当然包括投资能力以及目前在全国领先的生产技术水平、人才队伍和迅速膨胀的集约规模优势,特别是养殖环保水平能力。

中国“十强果蔬”县贴上牧原有机环保标签

“我们之所以选择牧原,是因为我们通过考察看到了牧原养殖环保走出的新路子:养殖场,实现了种养结合,带动农民实现循环种植;饲料厂,促进了粮食转化增值;更重要的是,牧原养殖生产的有机肥和沼液,将使我们这个中国‘十强果蔬’品牌县的含金量更高!”

“是啊,‘十强果蔬’贴上牧原有机、环保的标签,那身价可就倍增了啊!”

记者在抗日名将吉鸿昌的故乡周口市扶沟县采访时,该县县长张颖波和牧原发展总监曹庆伟这样的对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扶沟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中国“十强果蔬”县。牧原看中的是这里的资源优势,而当地看重的是牧原的带动优势。牧原规划在这里投资26亿元,建设19个养猪场,形成年出栏150万头商品猪的生产规模,配套建设饲料加工厂、有机肥厂、无害化处理厂和消毒站、公猪站等。目前,在县产业集聚区内,年产量60万吨、产值18亿元的饲料加工厂已建成,并有6个养猪场开工建设并部分建成投养,今年即可出栏商品猪30万头。

当地县委、县政府对牧原项目的入驻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把牧原项目作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无偿将电力线路架设到项目地、道路硬化到项目地、生产生活用水通到项目地,就连所在地的周口市委、市政府也对牧原项目开展调研,成立专门的牧原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部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以促使牧原项目早日在这里建成达产见效益。扶沟县检察院还成立了专门的服务班子,在牧原项目总部挂牌办公,保障项目顺利建设。

牧原集团按照立足南阳、经营中原、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发展战略积极寻求开放发展。在扶沟的发展,是牧原经营中原、建设以高品质猪肉为亮点的生猪产业集群之棋中的重要一步。牧原正把南阳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复制并提升优化在广阔的扶沟大地上。

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期盼牧原项目

眼下,几乎每周都有几起人到牧原考察,他们都是外地党委、政府为招引牧原项目而前来牧原创业地南阳、内乡了解牧原、解读牧原的。

国家实行环保“一票否决”,让牧原的环保品牌更加耀眼,给牧原注入了活力。所以,在全国同行享有较高声誉的牧原的强势扩张自然吸引着不少地方。

山东曹县,这个“中国食品工业百强县”、“中国芦笋之乡”,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在对牧原项目进行考察论证后,决定不遗余力地支持牧原在曹县投资建设现代化的养殖基地。目前,占地1400余亩的第一分场已全部建成开始投养,后备母猪场已开始建设。县里还把牧原规划建设的100万头养殖基地通过土地调规调整成145万头的养殖基地。该县县委、县政府期盼牧原在这里的工程建设能够“快点,再快点,好强强联合建设更大的有机芦笋基地”、“推动牧原龙头带动农业产业化上档升级,提升县域经济总量”。目前,牧原项目在曹县的发展,已带动当地建设“有机芦笋”产业基地2万多亩,并卓有成效地拉动着当地的第三产业和消费水平。

山西省小麦种植面积第一大县闻喜县,在得知牧原对外扩张发展的消息后,激情相邀,目前,闻喜牧原子公司已经成立,养殖场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县里的主要领导说,“牧原的拉动力太强”,作为农业大县,他们急需牧原这样环保技术过硬、产业链完整的农业产业化项目。

河南正阳,本是全国养猪大县,在全县畜牧业面临“转型升级”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紧握牧原发展之手,引进牧原120万头生猪及配套项目建设,以期利用牧原的环保和生产模式,拉动其尽快提升产业水平。目前,工程建设已完成近半。

牧原的强势对外扩张给许许多多地方传去“福音”。已入驻牧原项目的,期望建设速度加快;正在考察、签约的地方,祈愿早签约、早入驻、早开工、早建成、早拉动。

记者了解到,牧原项目的拉动力除了环保外,主要还包括粮食转化增值、对现代农业特别是畜牧业循环养殖水平的影响和提升、促进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第三产业带动、社会消费拉动、闲散劳动力就业、当地大学生就业以及对社会观念和创新、创业的深层次影响等。

如今,无论是在河南,还是在山西、山东、湖北等地,牧原项目的入驻,无疑都搅动起当地发展的一渠活水,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湖北省荆门市原市委书记、省政协原主席宋育英前不久在钟祥牧原参观考察时发出了“这场面,真少见”、“这样的项目让人耳目一新”的惊叹!

牧原何以由24年前创业时仅有的两名员工和22头小猪仔发展为目前拥有逾万名员工、200多亿元资产、30多家分(子)公司,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集团企业?其下属的牧原股份20141月上市后,何以能战胜中国资本市场动荡带来的不利因素,依然坚挺,成为南阳市目前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中国乃至全球富豪身价普遍缩水,而秦英林和妻子钱瑛何以身价倍增,成为连续三次蝉联胡润富豪排行榜“河南首富”、河南首位进入“中国百富”和“全球千富”的富豪?

人们从牧原的强势发展和各地对牧原项目的支持和期待中不难找到答案。

从百姓青睐的沼液看牧原的环保水平

这是去年1218日记者跟随一外地考察团在牧原“二次创业”地内乡县灌涨镇水田村考察牧原养殖环保时采撷到的一朵“浪花”。

冬日暖阳下,农民们在麦田里摆弄着软管,利用附近的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养殖场生产的沼液给小麦“习惯性冬灌”。

“与其说是冬灌,倒不如说是追肥!”正在田间干活的该村农民张慧萍一看来的人问话,赶忙放下手中的活儿搭上腔,“往年冬天天旱时,浇施沼液就叫冬灌,今年不旱,就叫追肥!”

看来的人满脸不解,她又接着说:“牧原这沼液是肥也是水,天旱时把它当水浇(地),天不旱时,就把它当肥还田……你看,俺们这麦田现在就是在追肥,而那留作春地(没种庄稼的地)的,现在这底肥一浇足,过了年就能放心种花生了。”

顺着张慧萍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从田边主阀接到田间的软管,喷洒出雾状的淡绿色的液体――“这绿液就是沼液,喷洒在麦苗上,不但起到了冬灌、施肥的双重作用,而且连麦苗上长的红蜘蛛也给治好了。”记者注意到,被张慧萍称为春地的另一地块也正在浇施沼液。

“你们不知道,这沼液比早些年农村时兴的农家肥好多了;前几年是有的用,有的不用,结果是谁不用,谁少打粮食、少收入;现在可不一样了,一到季节,大伙儿是谁用不上,谁有气儿。”相邻地块的赵全有也凑过来给记者讲起沼液的好处,“(沼液)啥都能用(浇施)啊,玉米、小麦、红薯、瓜果,还有那花生、芝麻、棉花、花草、苗木……前年大旱,俺那几亩芝麻一浇这沼液就一下长起来了,当年收成比哪年都好。”

“俺东边两个村的瓜果蔬菜,用了这沼液,市场上的价至少翻一番,你知道为啥?现在都知道有机肥种出来的东西绿色、环保、口味好啊!”在现场的农民张芬兰也随即自问自答接上了腔,她说她家是从2010年开始施用沼液的,小麦浇两遍能增产30%以上,花生浇个二遍至三遍,能增产40%多。她还介绍:“施了沼液就不用再施化肥了,以前施化肥,小麦容易卧(倒),玉米不耐旱,现在(施沼液),再也不会了,一亩地还能减少化肥投入200来块钱呢。”

“这沼液,农民们现在当成了宝贝,庄稼播种之前要用沼液做底肥,中间还要追肥,遇到旱天,既当水又当肥,既环保又能多打粮食,一举两得。”随同的牧原公司第二养殖场的工作人员杨慧才介绍说:“俺们这二场每年能产七、八万立方米沼液,可覆盖千把亩地,但不够周边的农民们用,所以一到浇施旺季,我们就组织人员服务到田边,避免农民们为浇施沼液发生纠纷。”

杨慧才还给记者看了他随身携带的浇施沼液登记本:“像这样的土质,每亩地浇施量在40立方米,那个地块浇过,户主就在这本上签上名字,我们企业这样做也是对群众负责。”

沼液,顾名思义就是生产沼气而产生的液体。牧原把养殖场的猪粪尿集中受理后通过三级沉淀,利用公司专利机械固液分离机把猪粪分理出来运往公司的有机肥厂,制作成颗粒状的有机肥包装上市销售(已获得相关部门检验批准),液体进入利用公司的专利技术建在养殖场的厌氧发酵罐发酵,产生的沼气服务于生产生活,发酵后的沼液储存在防渗漏的沼液储藏坝内,用于不同季节浇施农田。牧原常务副总经理曹治年介绍说。

曹治年还介绍,在牧原的30多个养殖基地中,内乡县年产沼液量目前最大,达100多万立方米,“全部服务农民了”。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农民们这么喜欢牧原沼液,让考察团大开眼界。

遵守法律法规实现自我超越

“全自养、大规模、一体化”是牧原从创业以来一直探索坚持并不断提升的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的环保曾让政府和社会担心,但牧原人用自己的责任担当做环保,让政府放心,让社会放心,关键是“让自己的良心放心”。

牧原的养殖环保经历了从粗放到精细,从精细到极致的追求和实践。

牧原创建于1992年,而我国第一部针对规模化养殖场的环保管理法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在201311月出台。牧原从开始创建到国家第一部《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出台,20余年在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养殖环保标准的情况下,他们固守自己的心灵底线,自觉创新,摸索前行,从设备、饲料、供水、工艺、管理等多方面不断提升养殖环保水平。

猪粪尿是养殖场的最大废弃物,国家要求做到“无害化处理”就行,但牧原超越了国家的规定,确立“节―保―用”的生态循环理念,从源头节能、节水,处理过程保肥保效,废弃物全部资源利用,到最终实现资源化利用,摸索推广出了养殖环保“四化”标准:

减量化生产。从环保的源头做起,主要体现在节能节水上。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机制,是国内首家养猪CDM碳减排项目企业。他们内部执行高于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瞄准国际先进标准,通过采用全漏缝地板、改进饮水器、自动化控制喷淋、高压水清圈、水表控制等一系列措施,大量减少清水用量,控制废水产生量,单头猪污水产生量全国同行最低,头均用水量仅为全国同行的三分之一。主动拆除远离市区养殖场的锅炉,利用自主研发的猪舍内部恒温系统,让猪在冬季自身产生的热量完全达到适宜的环境温度,不但使每头猪降低供暖费用15元,还节省了大量的供暖设备和管理投资,节约了社会资源。

无害化处理。对猪粪尿在保肥保效的基础上进行病菌处理。严格按照“死猪零丢失,环境零污染,病源零传播,监督零盲区”的要求,做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

资源化利用。通过专利技术将猪粪尿进行干湿分离,猪粪进入发酵区发酵后通过有机肥厂加工成各种花卉树木、水果蔬菜和农作物专用肥,已通过相关部门检验和注册,成为市场畅销的“有机新肥”;尿液进入收集池和厌氧反应罐,产生的沼气有效储存用于场区生活所需和发电,而沼液进入沼液储存池发酵变成肥水,分季节作为养殖场周围农作物底肥、追肥流施于农田,也可在干旱时当做肥水浇地。而病死猪通过密闭运输进入无害化处理厂,通过高温化制、压榨分离处理后,油脂可转化成生物柴油,肉骨渣自然成为高档花卉专用肥。

生态化循环。目前已实现了“养殖――有机肥(沼液)――种植(粮食、蔬菜、瓜果、水产、花卉)――饲料――养殖”的生态化循环经济模式,带动企业所在地农民建起一个又一个生态养殖和有机农业基地。

牧原致力把养殖环保做到极致。国家并未要求养殖场做防渗漏建设,而他们从2014年起,在对环保设施做好防渗漏的同时,无条件对新建养殖场进行全面防渗漏建设;在国际养殖业除臭难题至今尚未解决而国家对养殖臭气处理至今无明确要求、只要求养殖场远离居民区500米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创新推动,研究臭气处理方案,在全国同行业中唯一使用除臭网过滤臭气,同时通过增大厂区绿化面积、饲料添加益生菌、喷洒除臭剂和密闭处理等,将臭气产生降到最低;推行环保精细化管理,指导农民浇施沼液变漫灌为喷灌、滴管,避免漫灌时不慎将沼液流入田外……

为了方便农民,牧原在各个养殖场周围免费为农民们在田边地头建起永久性可供浇施沼液用的管网,一到季节,就组织自己的专业施肥服务队和农民,一块挨一块地浇施。他们还逐地块帮农民检测土壤结构,对不同农作物建立用肥档案,确保科学配方施肥。目前,仅管网建设就投资3500多万元,已铺设管网50余万米。

用“世代幸福生存”理念提升环保追求新高度

“这里是养猪场?”“这里是养猪场吗?”“这里是养猪场!”

无论是在牧原的创立地内乡县,还是在新发展地湖北钟祥、山东曹县等许许多多地方,到牧原养殖基地参观的领导、专家都曾有这样的疑惑,他们看着那掩映在绿色浓郁中的大片大片建筑群,确实有些难以置信:“这就是养猪场?”

是啊,无论是春秋,还是冬夏,置身于牧原的每个养殖基地,远眺,你会觉得是绿色中的城堡;近观,你会发觉这里是新型农庄。在这里,你不刻意,根本闻不到那猪粪尿发酵后的味道;在这里,你会看到成群的鸟儿在飞翔;在这里,你还会看到,环绕着养殖基地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种植基地;在这里,你偶尔还能看到新型的产业工人穿着统一的服装进出,他们,又恰似这绿色中的美丽音符,跳跃在这大自然的海洋上……而你可知道,这一切,都是牧原人用心写出的绿色环保好文章。

近两年间,尽管牧原“超越”标准探索改进、不断提升环保工艺水平,新增加的投入成本也在亿元以上,但他们“放大了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自己心里无比踏实”。

前些年,记者在采访牧原时了解到,他们的养猪场不断创新,已发展到第十代、第十一代,如今再到牧原采访,他们已经没有谁能说出自己目前建设的猪场是多少代了,因为他们几乎是每新建一个养猪场,生产、环保诸多工艺水平都提升一个档次,这样,谁能说得清楚啊?

牧原24年坚持不懈瞄准全球养殖环保难题做文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他们在养殖环保方面获得的国家专利已有82项,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农业部、环保部等多次组织专家前来考察,给予充分肯定和好评。国家环保部已正式批复牧原养殖“干清粪”和沼液还田工艺。国家有关部门已授权牧原制定这方面的生产使用标准。这就意味着牧原环保利用养殖粪肥废弃物的做法将在全国养殖行业推广应用。

牧原的“发展纲领”中除了有“三个不争”(不与政府争条件,不与农民争利益,不与员工争薪酬)外,还有“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民社区生活,有利于牧原事业可持续发展,而引领牧原事业转型升级、强势扩张的环保品牌正是他们用“三个有利于”不懈追求、用心打造出来的。

“我们养殖环保坚持的标准首先是让我们牧原人世世代代能够在这里无忧无虑、幸福快乐地生存。”牧原董事长秦英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的“世代幸福生存”的新环保理念,让记者仿佛看到了牧原环保追求的新高度。(南阳日报2016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