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会务信息 >>县市区工作

镇平县工商联召开驻外商会会长座谈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5-12 1588次阅读

分享到:0

   4月9日下午,在“九玉节”举办期间,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在镇平宾馆组织召开了镇平县驻外商会会长座谈会,县领导史焕立、王凡斌、张锋、李巧菊出席会议。镇平驻广州、北京、杭州、苏州、上海、新疆、南京等商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县招商局、园区办、玉产办等县直单位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座谈会上提出的八点建议是:
1、实施品牌战略。镇平作为全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县内外玉雕生产加工从业人员达20万人,但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却寥寥无几。要使玉文化产业生生不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核心竞争力,必须实施品牌战略,走“摆地摊――办公司――做品牌”之路。以品牌扩规模,以规模促效益,使玉雕产业增长方式由零散向规范、低质向高效、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比如,南京荟萃经贸有限公司正在运作的“大汉玉库”品牌,已在全国经营30多家连锁店,三年内将突破300家,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2、培养高端人才。镇平作为“中国玉雕之乡”,象仵海洲、仵应文的大师级人才并不多,象九龙华薰、鹿鹤同春、哪吒闹海的玉雕精品也很少。要使镇平的玉产业独步天下,必须从娃娃抓起,实现由“匠人”到“大师”的跨越,培养各专业、多层次的人才梯队。要全面启动玉雕从业人员培训工程,既要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管理有方的专业队伍,又要造就一批能评估、检验、鉴定的高端人才,从而引领和支撑镇平玉雕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依托“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创意园”,芸集全国玉雕大师,使镇平真正成为玉产业研发基地,玉品牌诞生摇篮,玉文化传播中心,使“中国玉雕之乡”名至实归。同时,政府要从培训经费、奖励发明、产权保护、职称评定等方面构建“绿色通道”。
3、提升文化品位。中国玉文化源渊流长,但玉产品体裁还不够宽泛,艺术价值还不是太高;镇平文化积淀深厚,但“玉乡”的文化氛围还不是太浓。因此,在选材定料、构思设计、生产加工、质量检测、包装宣传、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注重文化注入,既吸纳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体现艺术文化的浪漫飘逸;既在继承传统文化的精脉中不断注入先进文化的内涵,又在追求古典高雅的品味中体现时尚和个性的完美,使玉文化与玉产业交相辉映。同时要打造一批象国际玉城、天下玉源的标志性建筑,让“玉乡”的每一个景点都要体现玉的历史、玉的气息、玉的活力、玉的品质,让镇平打上“玉”的烙印。
4、彰显地方特色。镇平文化历史悠久,属楚汉溶汇文化特质,民俗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狮子龙灯、竹马旱船、锣鼓唢呐表演艺术独具特色,民间故事、民歌民谚、民舞曲艺争奇斗艳,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草根文化”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如何让这些“草根文化”融入玉雕产品,登上大雅之堂,应当引起足够关注。以玉为媒,以节会友,以张扬镇平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为出发点,创作一批精品力作,在主流媒体强势传播,让“玉乡”美名唱响世界,使“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成为镇平民俗文化之魂。
5、加强税源培植。玉雕产业作为镇平的支柱产业如日中升,但日益膨胀的产业规模与其财税的贡献份额相差甚远。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玉商的流动性、隐蔽性较强,对交易行为、交易额度难以掌控;二是有实力的公司大多在外地注册,“肥水”流入“外田”。因此,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小作坊”走向“大企业”,“小门面”走向“大公司”,“大公司”走向“大品牌”,引导外地有实力的公司通过品牌运作,将公司总部筑巢镇平,税源留在家乡,实现“民富”与“县强”同步。
6、提升职业道德。市场经济呼唤公平公正,玉器玉料市场更需要行业规范。在市场领域,尔虞我诈时有发生,恶意竞争依然潜在,甚至还有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现象。在艺术传承方面,尊师氛围不浓,有个别“高徒”忘了“严师”,不知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的道理。所以,要弘扬玉所蕴含的“仁、义、智、勇、洁”等美德和操守,弘扬“和玉”精神,树立文明形象,让职业道德如玉生辉。
7、做强玉料市场。 “无中生有”的镇平精神是玉乡人的骄傲,并不产玉的镇平,却经营着囊括俄罗斯白玉、巴西玛瑙、缅甸翠玉、加拿大碧玉、阿富汗玉、韩国玉、新疆和田玉、辽宁岫玉、昆仑玉、南阳独玉等30多个系列的玉料,加工产品10多个门类1000多个品种,年需各种玉料100余万吨。但到目前为止,却没有一个专业的玉料购销市场。因此,要抓住业已形成的产业优势和难得的历史机遇,依托“天下玉源”,打造全国大型综合性玉料批发交易中心,成为全国最大、档次最高、最具文化品位和旅游价值的玉原石集散地、玉料大本营,象江苏东海的“水晶之都”那样吸引八方商贾。
8、加强商会交流。目前驻外商会之间缺乏交流,尚未形成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利益均沾的网络机制,尚需打造“同心同德、风雨同舟、和谐共赢”的团队精神。因此,各商会之间要加强联络联谊,在做好维权、服务的同时,构建镇平商会网络,强强联合,抱团取暖,携手并进,打造“镇平玉商”的金字招牌,增强商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比如,驻北京商会联手民生银行,先后融资2亿元为会员办实事;驻广州商会通过维权服务已彰显其影响力,四会、平州等镇平籍商人纷纷要求加入商会组织,随着会员队伍的壮大,拟将“广州商会”更名为“广东商会”。
县委书记史焕立通报了全县业已形成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及近年来在工业项目、城区建设、玉雕产业、教育振兴工程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描绘了“十二五”规划愿景,并对驻外商会提出了四点希望:一要本着团结合作、交流维权的宗旨,为镇平籍在外创业人员多办好事实事。二要发挥人脉厚重的优势,与政界、工商企业界代表人士广交朋友,当好镇平与外界联系的桥梁,彰显驻外商会招商引资、劳务输出、经贸交流的前沿窗口作用。三要秉承求真务实的理念,凝聚业界精英的智慧,为家乡建设谏诤言、献良策,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助手。坚持用先进文化浸润和拉动玉雕产业,引领玉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四要践行报效桑梓的义举,在做好做大做强自身事业的同时,为家乡的繁荣富强做出新的贡献